时间: 2025-04-24 21:09: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1:09:23
柳花
作者: 董嗣杲 〔宋代〕
翠丝窣地裹晴绵,
三月春空灞岸烟。
四下叶蕃如吐雪,
一随风起欲漫天。
池心直作浮萍化,
墄齿多将缺藓填。
恨落夕阳亭榭晚,
趁蜂趁蝶扑秋千。
春天的柳花如翠绿的丝线一样覆盖在阳光明媚的地面上,三月的天空如烟雾般笼罩着灞河的岸边。四周的叶子繁茂,像是吐出的白雪,随风飘起,似乎要漫天飞舞。池塘的水面上浮萍成片,岸边的缺口处则长满了藓类植物。作者感到遗憾的是,夕阳西下,亭台楼阁在晚霞中显得格外凄凉,趁着蜜蜂和蝴蝶的飞舞,自己也在秋千上尽情玩耍。
该诗没有特别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提到的“夕阳亭榭”体现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董嗣杲,字仲明,号岘山,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词作和诗歌。他的作品多描写山水自然,情感细腻,语言清新。
《柳花》创作于春季,正值柳花盛开的时节,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象,表现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柳花》是一首描写春天自然美的诗,诗中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开篇以“翠丝窣地裹晴绵”描绘了柳花覆盖在地面的情景,充分展现了春天的明媚和生机。接着,诗人以“叶蕃如吐雪”进一步烘托了春天的繁茂,给人一种清新而明亮的感觉。
在后面的描写中,诗人把池塘的浮萍和岸边的藓类植物作为自然的细节,体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而最后两句“恨落夕阳亭榭晚,趁蜂趁蝶扑秋千”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惋惜与珍视。整个诗歌充满了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具有浓厚的抒情意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象,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感受。
诗中“翠丝”指的是什么?
A. 柳花
B. 柳树
C. 草地
答案:A
诗人对夕阳的态度是?
A. 喜欢
B. 遗憾
C. 无所谓
答案:B
诗中提到的“浮萍”象征着什么?
A. 生命的消逝
B. 生命的繁盛
C. 生命的孤独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