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晓意》

时间: 2025-05-02 01:31:43

诗句

鸦帝曙色尚朦胧,惊起山房梦蝶翁。

始悟区区大槐里,不如栩栩乱花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31:43

原文展示:

鸦帝曙色尚朦胧,惊起山房梦蝶翁。
始悟区区大槐里,不如栩栩乱花中。

白话文翻译:

清晨的曙光尚且朦胧,鸟鸣惊醒了山间小屋里的梦中人。
我开始明白,局限于狭窄的环境,远不如在五彩斑斓的花丛中自由自在。

注释:

  • 鸦帝:这里指的是乌鸦,象征着清晨的到来。
  • 曙色:指清晨的光线。
  • 梦蝶翁:指梦中的人,或称为“梦蝶”,是一种美好的幻想。
  • 区区:狭小、有限的意思。
  • 大槐:指大槐树,常用来象征家乡或故土。
  • 栩栩:形容花朵的生动美丽。
  • 乱花中:指五彩斑斓的花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梦阮,号又轩,宋代诗人,曾任官职。其诗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婉约,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人生哲思。

创作背景:

《晓意》作于刘克庄在山间居住时,清晨时分他从梦中醒来,感受到了清晨的宁静与美好,体悟到大自然的自由和丰富。

诗歌鉴赏:

《晓意》是一首反映诗人清晨醒来时思绪的短诗,诗中通过描写清晨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由与美好生活的向往。开头的“鸦帝曙色尚朦胧”,展现了一个静谧的早晨,乌鸦的叫声打破了沉寂,暗示着一天的开始。接着,诗人惊醒于梦中,生动地刻画出梦蝶翁的意境,给读者以无限的遐想空间。第二句中的“始悟”是诗人的领悟之时,反映出一种从梦境到现实的转变,诗人在此过程中领悟到了生活的真谛。

在最后两句中,诗人将大槐树与“栩栩乱花”进行对比,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大槐树象征着有限的空间,而花丛则代表了生机与自由,诗人通过这种对比,强调了选择重要性,鼓励人们追求更丰富的生活体验。这种对比不仅让人感受到诗人的哲思,也让人反思自身的生活状态。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向往,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鸦帝曙色尚朦胧:描绘了清晨的景象,乌鸦的叫声与朦胧的光线交织,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
  2. 惊起山房梦蝶翁:乌鸦的叫声使梦中的人惊醒,强调了梦与现实的交错。
  3. 始悟区区大槐里:诗人开始领悟到,生活在有限的空间内,缺乏自然与自由的体验。
  4. 不如栩栩乱花中:在五彩斑斓的花丛中生活,才能感受到生命的活力与美丽,强调选择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梦蝶翁”比拟梦中的人,生动形象。
  • 对仗:诗中前后句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意象:通过自然的描写传达情感,形成鲜明的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由与美好生活的向往,强调了选择的重要性,反映出诗人内心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清晨的开始,传达出一种生机。
  • :代表幻想与内心的渴望。
  • :象征狭窄的环境,代表局限。
  • :象征生命的丰富与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晓意》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白居易
    • C. 刘克庄
    • D. 杜甫
  2. 诗中“梦蝶翁”所指为何?

    • A. 梦中的人
    • B. 一种花
    • C. 一种鸟
    • D. 一种植物
  3. 诗中对比的主要对象是什么?

    • A. 大槐与小树
    • B. 大槐与乱花
    • C. 山房与花丛
    • D. 鸦与蝶

答案:

  1. C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通过对山水的描写,展现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而刘克庄的《晓意》则更注重个人感受与内心的领悟,体现了个体对自然与自由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复至曹娥堰寄剡县丁元珍 郭解 与望之至八功德水 徐熙花 和文淑湓浦见寄 示俞秀老 酬冲卿月晦夜有感 乙巳九月登冶城作 送黄吉甫入京题清凉寺壁 和钱学士喜雪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车字旁的字 包含说的成语 新亭泪 比比皆是 卝字旁的字 腐结尾的成语 傲开头的成语 行字旁的字 效贞 龜字旁的字 丛恶 铁网珊瑚 骇开头的成语 诵拾 自有公论 上下无常 白字旁的字 配体 舍己从人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