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28: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28:51
苏幕遮 其四 徐石兄卜居徐庄
作者: 尤侗 〔明代〕
郑公乡,梅尉市。安石墩头,王谢争端起。
谁似南州徐孺子。天付吾庐,预注高人里。
十三经,廿一史。架屋堆床,啸咏乌皮几。
竹舍茅庐何陋尔。君子居之,即是名山水。
在郑公乡和梅尉市之间,安石墩头上,王谢家族的争端再起。
谁像南方的徐孺子?天赐我这所房屋,注定我能居住在高人之地。
我读尽了《十三经》和《二十一史》,在这里架起屋子,堆放床榻,吟咏间或坐在乌皮桌上。
这竹舍茅庐又何其简陋呢?只要君子居住其中,这里便是名山大川。
尤侗,明代诗人,作品风格清新脱俗,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现隐逸生活的理想。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乡村秀美景致的赞美,表达了他对名利的淡泊和对高人雅士的崇敬。
尤侗在《苏幕遮 其四》中,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结合,展现出一种淡然的生活态度。诗的开头提到“郑公乡,梅尉市”,通过地名的描绘,引导读者进入一个具体的空间,仿佛置身于乡村的宁静之中。接着提到“安石墩头,王谢争端起”,这两句引入了历史典故,表现出名门望族之间的争斗,与诗人所追求的隐逸理想形成鲜明对比。
“谁似南州徐孺子”一句,表现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徐孺子象征着超脱于名利之上的高人。他认为自己所居的“吾庐”是被天赋予的,预示着一种宿命的安排,显示出他对环境的珍视与归属感。“十三经,廿一史”则显示了诗人渊博的学识,而后半段“竹舍茅庐何陋尔”则自我调侃,表现出一种不拘一格的态度,认为只要是君子居住的地方,便是名山大川。
整首诗通过清新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热爱与对高人理想的追求,传达出一种明净、恬淡的生活哲学。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隐逸生活和对名利的超脱,表现了诗人对清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高人理想的崇敬。
诗中提到的“徐孺子”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王羲之
B. 徐志摩
C. 徐福
D. 李白
诗中所提到的“十三经、廿一史”分别指什么?
A. 诗词
B. 历史典籍
C. 小说
D. 哲学著作
诗中表达的居住态度是什么?
A. 崇尚奢华
B. 崇尚隐逸
C. 崇尚权力
D. 崇尚旅行
答案: 1. A 2. B 3. B
比较尤侗的《苏幕遮 其四》与王维的《山中问答》,两者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尤侗更强调对环境的归属感和高人理想,而王维则通过山水意象表现出一种超脱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