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疏影 顺河集夜发》

时间: 2025-05-02 19:58:32

诗句

春星晕碧。

数漏声点点,催动行色。

剔尽灯花,扶上车帷,碾碎荒原残月。

梦痕已是无凭据,况翠被、五更寒力。

到此时、纵不思乡,也有几分愁绝。

蓦忆添香艳刻,玉人护半臂,何限情切。

渐近红尘,渐远红楼,好事天涯难觅。

祇馀马首金铃响,似亭院、惜花时节。

恨燕莺、不渡江来,断了绮罗消息。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58:32

原文展示:

春星晕碧。数漏声点点,催动行色。剔尽灯花,扶上车帷,碾碎荒原残月。梦痕已是无凭据,况翠被五更寒力。到此时纵不思乡,也有几分愁绝。蓦忆添香艳刻,玉人护半臂,何限情切。渐近红尘,渐远红楼,好事天涯难觅。祇馀马首金铃响,似亭院惜花时节。恨燕莺不渡江来,断了绮罗消息。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星星在碧空中闪烁,几声滴答的雨声,催促着行人的脚步。灯花已经剔除,车帷被扶起,残月在广袤的荒原上被碾碎。梦中的痕迹已无从追寻,何况是在清晨的寒冷中,青翠的被褥也显得无力。此时虽然不再思念故乡,但心中依旧有几分愁苦。忽然想起那香艳的时光,玉人轻轻护着半臂,情感是如此浓烈。渐渐接近红尘,渐行渐远红楼,好的事情在天涯难以寻觅。只听到马首和金铃的声响,仿佛是在亭院中惜花的时节。可恨的是,燕子和黄莺不再飞渡江水,断绝了绮丽的消息。

注释:

  • 春星晕碧:春天的星星在碧空中闪烁。
  • 数漏声点点:几声滴答的雨声。
  • 剔尽灯花:去掉灯下的花影,暗示夜深。
  • 碾碎荒原残月:形容月光在广袤的荒原上显得微弱。
  • 梦痕:梦中留下的痕迹。
  • 翠被:青翠的被褥,象征清晨的寒冷。
  • 红尘:指世俗的纷扰。
  • 红楼:可能指的是繁华的地方或理想的境地。
  • 马首金铃:马头和金铃声,暗示旅途的孤独与思念。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到的“红尘”、“红楼”,可能与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相关,红尘通常象征世俗生活,红楼则常指美好的理想或梦境。诗中隐含的情感与对乡愁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美好时代与现实生活的矛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燮清(1669-1736),字子明,号蓉溪,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著称。他的诗风清新婉约,常以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为主题,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疏影 顺河集夜发》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的时期,诗人通过对星空、月色、梦境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同时也反映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春星、雨声、灯花等意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诗人在夜晚出发的情景中,透露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无奈。春星的晕碧与残月的碾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于美好时光的渴望和现实的无情。

诗中的“梦痕已是无凭据”,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的失落,仿佛过去的美好已无法重现。接着,诗人回忆起与爱人共度的时光,那种情切的强烈感情再次浮现,但现实的无情却让人难以接近。

整首诗在对美好与现实的对比中,流露出浓厚的乡愁和对理想的追求,最终以“恨燕莺不渡江来,断了绮罗消息”作结,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却又无能为力的无奈,沉重而又深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星晕碧:描绘春天夜空星星的清晰与明亮,给人以希望。
  2. 数漏声点点:雨声细微,暗示夜的宁静与思考。
  3. 剔尽灯花:消除灯下的喧闹,象征内心的平静。
  4. 扶上车帷:出发前的准备,带有一种期待与不安。
  5. 碾碎荒原残月:月光的脆弱,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在现实中的消逝。
  6. 梦痕已是无凭据:梦境的美好变得无从追溯,历史的幻影。
  7. 况翠被五更寒力:晨冷之感加重思乡之情。
  8. 到此时纵不思乡,也有几分愁绝:即使不再思念故乡,心中依然感到悲伤。
  9. 蓦忆添香艳刻:忽然想起美好的往昔。
  10. 玉人护半臂,何限情切:美好回忆中的情感浓烈。
  11. 渐近红尘,渐远红楼:对世俗的接近与理想的遥远,形成强烈对比。
  12. 祇馀马首金铃响:孤独的旅途声响,暗示孤独的旅程。
  13. 似亭院惜花时节:感伤如惜花的时节,令人惆怅。
  14. 恨燕莺不渡江来:对美好事物的无奈渴求。
  15. 断了绮罗消息:美好情感的断绝,令人伤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星星比作希望,月光比作美好的事物。
  • 拟人:赋予雨声、马铃等情感,增加诗的生动性。
  • 对仗:如“渐近红尘,渐远红楼”,形成韵律的和谐。

主题思想:

本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同时也反映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感慨,展现了一种深沉的情感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春星:象征希望与美好。
  2. 灯花:代表夜的宁静与思考。
  3. 残月:象征美好的事物的消逝。
  4. 翠被:清晨的寒冷,暗示思乡之情。
  5. 马铃声:孤独旅途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春星”象征什么?

    • a) 希望与美好
    • b) 失落与孤独
    • c) 现实与未来
    • 答案: a
  2. “剔尽灯花”意味着什么?

    • a) 夜深了
    • b) 生活的喧嚣
    • c) 思念故乡
    • 答案: a
  3. 诗人对“红尘”的感受是?

    • a) 渴望
    • b) 逃避
    • c) 近而远
    • 答案: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
  • 温庭筠《更漏子·夜来幽梦》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夜泊牛津》:同样表达了对远方的思念,但更侧重于豪放的情感,而黄燮清则更显细腻与忧伤。
  • 温庭筠的《更漏子》:同样体现了对离别的感伤,但其风格较为婉约,情感表现更为内敛。

参考资料:

  1. 《清代诗人集》
  2. 《古诗词鉴赏》
  3.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浣溪沙 其一 浣溪沙 其十二 诗 浣溪沙 梅讯 浣溪沙 半夜醉起闻雨 浣溪沙 其一 大理 浣溪沙 浣溪沙 浣溪沙 其十三 琴 浣溪沙 浣溪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獐的词语有哪些 撒丫子 死生有命 谈玄说妙 私字儿的字 白字旁的字 肀字旁的字 无世 耽道 又字旁的字 措心积虑 入室操戈 榻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巳字旁的字 侉子 蠹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必恭必敬 疑玄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