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疏影 魏滋伯大涤山房读书图》

时间: 2025-05-09 02:59:51

诗句

一间老屋,在万山深处,四面皆竹。

竹里开门,流水声中,有人把卷初读。

琅嬛自昔偷游去,正洞口痴龙眠熟。

想书中、乱走红蟫,仙字也都盈腹。

试看夕阳天外,芙蓉十二朵,朵朵寒绿。

便欲将身,画里寻诗,也算片时清福。

南湖此去无多路,恰笑我、未能免俗。

问几时瘦袜宽鞋,来与白云相逐。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59:51

疏影 魏滋伯大涤山房读书图

作者: 赵庆熹 〔清代〕


原文展示:

一间老屋,在万山深处,四面皆竹。
竹里开门,流水声中,有人把卷初读。
琅嬛自昔偷游去,正洞口痴龙眠熟。
想书中乱走红蟫,仙字也都盈腹。
试看夕阳天外,芙蓉十二朵,朵朵寒绿。
便欲将身,画里寻诗,也算片时清福。
南湖此去无多路,恰笑我未能免俗。
问几时瘦袜宽鞋,来与白云相逐。


白话文翻译:

在万山深处有一间老屋,周围都是竹林。
竹子间开着门,流水声中,有人在阅读书卷。
琅嬛山的游人早已离去,正是洞口的懒龙在酣睡。
想象书中那些乱飞的红蟫,连仙字也都饱满。
看看夕阳在天边,芙蓉花开了十二朵,朵朵都是寒绿。
我便想要身临画中,去寻觅诗句,这也算是一时的清福。
南湖的路不远,但我却笑自己无法超脱世俗。
不知何时能穿上宽松的鞋袜,与白云一同游荡。


注释:

  • 琅嬛:即琅琊山,古代名山,常与隐士、仙人相关。
  • 红蟫:一种昆虫,常用来象征自由。
  • 芙蓉:指荷花,象征清雅和纯洁。
  • 清福:指清静的幸福。
  • 瘦袜宽鞋:象征闲适自在的生活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庆熹,清代诗人,生于官宦家庭,自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后隐居山林,专注于书法与诗歌创作,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象为题材。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赵庆熹隐居后,反映了他对清幽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脱。


诗歌鉴赏:

《疏影》是一首充满自然情趣与哲理思考的诗作,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表达了对清净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的淡泊。开篇以“老屋”“万山深处”“四面皆竹”的意象,构建了一个清幽的山居环境,给人以宁静和安然之感。诗中通过“流水声中,有人把卷初读”,展现了诗人对读书生活的向往,暗示了在自然怀抱中,书籍带来的心灵慰藉。

接着,诗人回忆起曾经的游览,提及“琅嬛自昔偷游去”,表现了一种对过去悠闲时光的怀念。而“正洞口痴龙眠熟”则是对自然的描绘,象征着一切皆在无忧无虑中。

在想象书中“乱走红蟫”的过程中,诗人不仅表现了对知识的渴望,也流露出对自由的向往。接下来的“夕阳天外,芙蓉十二朵”,则描绘了夕阳下的花卉,营造出一种清丽的氛围,进一步深化了诗的意境。

最后,诗人以“南湖此去无多路,恰笑我未能免俗”表明了对自身处境的自省,表现出对世俗的释然与不羁的情怀,令人感受到一种轻松而又深邃的生活哲学。

整首诗在自然的美好中,展现了诗人的心灵状态,流露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反思,给人以深刻的启示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间老屋,在万山深处,四面皆竹:描绘了一个隐秘的山居环境,营造出清幽的氛围。
  2. 竹里开门,流水声中,有人把卷初读:在竹林的环绕中,带来读书的宁静与安逸。
  3. 琅嬛自昔偷游去,正洞口痴龙眠熟:回忆过去的游历,表现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4. 想书中乱走红蟫,仙字也都盈腹:幻想书中的自由与知识的充盈。
  5. 试看夕阳天外,芙蓉十二朵,朵朵寒绿:描绘出夕阳下的荷花,象征着清雅与纯净。
  6. 便欲将身,画里寻诗,也算片时清福:渴望融入自然与诗意的生活,享受片刻的安宁。
  7. 南湖此去无多路,恰笑我未能免俗:表达对世俗的幽默反思,内心的挣扎与释然。
  8. 问几时瘦袜宽鞋,来与白云相逐:渴望自由自在的生活,追寻与自然的融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夕阳天外”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美好。
  • 拟人:如“痴龙眠熟”,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和意象上运用对仗的方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超脱,传递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内心的平和,展现出一种闲适、清幽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老屋:象征着归属与宁静。
  • :象征着高洁与坚韧。
  • 流水:象征着时间流逝与生命的流动。
  • 夕阳:象征着美好的时光与人生的轮回。
  • 芙蓉:象征着纯洁、美丽与高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赵庆熹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琅嬛”指的是: A. 一种动物
    B. 一座名山
    C. 一种花

  3. 诗中“便欲将身,画里寻诗”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世俗的厌倦
    B. 对自然的向往
    C. 对金钱的追求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居秋暝》(王维):同样以自然为题材,展现隐居生活的乐趣。
  • 《静夜思》(李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静谧的夜晚。

诗词对比:

  • 《登高》(杜甫):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但更多的是对人生苦闷的思考;而《疏影》则更侧重于清幽与闲适。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艺术与鉴赏》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暂归南村题山房左壁 其二 暂归南村题山房左壁 其一 申丈凫盟贻书见讯且索近著寄答 其二 申丈凫盟贻书见讯且索近著寄答 其一 怀顾宁人处士 放歌赠雁巢上人 其一 纳凉与陈生偶述 其六 纳凉与陈生偶述 其五 纳凉与陈生偶述 其四 纳凉与陈生偶述 其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宁平 瓜字旁的字 寖兴 风繁体字怎么写?这份风字繁体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学习 飠字旁的字 竹字头的字 拼音zi的汉字汇总_zi的常用字详解 三极 疋字旁的字 较如画一 漫山遍野 菊的繁体字怎么写?菊字繁体书写技巧与笔画顺序详解 雨恨云愁 外方内圆 前箓 描写天气的四字词语大全_丰富天气表达的词汇 双人旁的字 土字加一笔常用字汇总_土字加笔画的汉字详解 心服口不服 上下同欲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