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5:28: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5:28:52
金缕曲 吊阮玲玉
玉汝何时醒。可还能开帘约月,回腰照镜。罗袂生尘花失艳,眼角啼痕空莹,再不见双眸炯炯。撷取人间无限恨,向情天一现惊鸿影。身与世,两难问。十年踪迹嗟萍梗。况高堂桑榆境迫,须人定省。谁识银灯光照处,颦笑都存至性。漫只赏歌清妆靓。谣诼蛾眉何处诉,恨颠风一夜吹春冷。天不管,儿女命。
全诗翻译:
玉汝你何时才能醒来?是否还能拉开帘子,约月共赏,或是转身照镜子?那轻纱上的尘埃让花儿失去了艳丽,眼角的泪痕依然明亮,再也看不见你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撷取人间的无尽怨恨,向着情天只现出一次惊鸿的身影。身世与社会,两者都难以询问。十年的踪迹让我感叹如浮萍一般。更何况高堂桑榆的境地逼迫,必须有人来省悟。谁能识得在银灯下的光影,颦眉的微笑都存留着本性。只是想随意欣赏你的歌声与妆容。流言蜚语在何处倾诉,恨那一夜的春风翻搅了宁静。天不理,儿女的命运。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阮玲玉是中国著名影星,以其美丽和才华而闻名。她的悲惨命运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诗中通过对她的怀念,反映出对命运无常的感慨。
作者介绍:
王季思(1884-1955),近代诗人、文学家,擅长抒情诗,作品常流露出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与个人情感的表达。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阮玲玉自杀后的悼念之作,反映了作者对她命运的惋惜与对社会环境的批判。阮玲玉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面临着重重压力,诗人用此诗表达对她的哀悼和对悲剧命运的思考。
这首《金缕曲 吊阮玲玉》通过对阮玲玉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对她命运的深切同情与思考。诗的开头便以“玉汝何时醒”发问,表现出一种对逝去时光的惋惜与不舍。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阮玲玉昔日的美丽与如今的凋零,折射出人世间的无常与悲剧。
“罗袂生尘花失艳,眼角啼痕空莹”,这里用“尘花”与“啼痕”的对比,凸显了阮玲玉从辉煌到衰败的过程,暗示了她内心深处的痛苦与无奈。接着,诗人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结合,提到“十年踪迹嗟萍梗”,表现出对流浪与漂泊的无奈感叹。
整首诗既有对阮玲玉的怀念,也包含了对社会的批判。诗人在感叹命运的同时,也在呼唤人们对生命的思考。最后一句“天不管,儿女命”,更是将个人命运与自然规律相对立,表达出一种无力感与对命运的无奈接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阮玲玉命运的同情与对社会的不满,反映出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惋惜。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玉汝”指的是谁?
诗中提到的“十年踪迹嗟萍梗”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