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2:35: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2:35:59
金缕曲
作者:顾贞立
对月能闲坐。似空山更寒人静,云淡烟锁。道甚新春愁绪减,依旧寂寥无奈。谁领略满城灯火。看遍小屏风上画,只梅花清瘦还如我。邀素月,成三个。韶光一瞬随风堕。正消停幽兰香里,罗浮梦左。睡鸭频移瓶注水,便是长宵功课。垂纸帐拥衾高卧。凤头微沉门静掩,又何心问踏歌箫鼓。莲花漏,从头数。
这首词描绘了作者在月光下静坐的情景,感受到空山的寒冷和人间的寂静,云淡风轻,似乎春天的愁绪也有所减轻,但内心的寂寥依旧无可奈何。作者在思考中,看到城市的灯火闪烁,回忆起屏风上那几幅画,唯有梅花依旧清瘦,仿佛映照着自己。于是,作者邀请明月共赏,时间在瞬息之间悄然流逝,幽兰的香气渐渐消散,自己的梦境也似乎在左边悄然滑落。夜深人静时,水瓶中的鸭子频频移动,正是漫长夜晚的功课。纸帐低垂,作者在温暖的被窝中高卧,门轻轻关上,内心却不再关心那些乐声和舞曲。时间从头开始流逝,犹如莲花的漏水一样。
作者介绍:顾贞立(公元1620-1704),字子华,号缙云,晚号素梅,清代文学家,擅长诗词,尤其以词见长。其作品多描写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色,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词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困扰之时,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内心的孤独感。
《金缕曲》通过对月光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愁苦。整首词使用了细腻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尤其是“对月能闲坐”开篇,便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仿佛月光照耀下的孤独灵魂在与自然对话。接着,诗人借助“似空山更寒人静”的意象,表现了内心的寂寥与对孤独的感受。
在抒发愁绪的过程中,诗人又通过“满城灯火”和“屏风上画”来引入生活的繁华与个人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反差。梅花的“清瘦”不仅是对自身处境的自我映照,也是对生活的无奈感慨。
接下来的“韶光一瞬随风堕”则是时间流逝的无情,仿佛一切美好都在瞬间消逝。最后,诗人在“凤头微沉门静掩”的描写中,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表明他对外界热闹的无动于衷,内心的孤独愈发显得沉重。
整首词充满了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孤独与思索。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词表现了对孤独的深刻思考和对生活的无奈感,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愁绪,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意象词汇:
文化内涵:月亮和梅花在中国文化中常与孤独、清高相联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思索。
诗词测试:
这首词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欢乐
B. 孤独
C. 愤怒
诗中提到的“梅花”象征着什么?
A. 富贵
B. 孤独与坚韧
C. 热闹
“韶光一瞬随风堕”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时间的珍贵
B. 对未来的期待
C.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