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04: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04:31
金缕曲
绿遍池塘草
汪精卫
绿遍池塘草。更连宵凄其风雨,万红都渺。寡妇孤儿无穷泪,算有青山知道。早染出龙眠画稿。一片春波流日影,过长桥又把平堤绕。看新冢,添多少。故人落落心相照。叹而今生离死别,总寻常了。马革裹尸仍未返,空向墓门凭吊。只破碎山河难料。我亦疮痍今满体,忍须臾一见欃枪扫。逢地下,两含笑。
池塘的草绿得一片蔚然,夜里风雨凄厉,万朵鲜花都变得渺小。寡妇和孤儿无尽的泪水,只有青山知道。早已画出龙眠的画稿。一片春波流动着日影,经过长桥又绕过平堤。看着新坟,心里不禁感慨,故人的心意依然相照。叹息如今的生离死别,已经变得平常。马革包裹的尸体仍未归来,我只能空向墓门凭吊。山河破碎,前途难以预料。我自己满身伤痕,也忍不住想要在瞬间见到那扫射的枪口。地下相逢时,我们互相微笑。
汪精卫(1883-1944),字公明,号逸群,近现代中国政治家和诗人。他在文学上受传统诗词的熏陶,作品多表现对故土的思念、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历史的沉思。
《金缕曲》写于民国动荡时期,汪精卫对国家的沧桑变化感到痛心,诗中蕴含了对国破家亡的无奈与哀伤。
《金缕曲》是一首深情且富有哀愁的词作,诗人在这里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交织,表现出对故人和故国的深切怀念。开头“绿遍池塘草”描绘了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但接下来的“更连宵凄其风雨,万红都渺”则转入一种凄凉的氛围,暗示着人生的无常与苦痛。
诗中提到的“寡妇孤儿无穷泪”,深刻表现了战争带来的家庭破碎与人间苦痛,尤其是对女性与儿童的影响。作者通过“算有青山知道”来寄托对故人的深切怀念,青山似乎是唯一知晓这些悲伤的人。接下来的意象如“春波流日影”、“长桥平堤”则是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展现出一种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而在“马革裹尸仍未返”的句子中,作者直接点明了战争的残酷,表达了对战死者的思念与对历史的沉重感慨,形成强烈的对比,进一步增强了情感的冲击力。最后,诗人以“逢地下,两含笑”结束,虽然身处苦境,但仍然希望与故人相见时能微笑,展现出一种大无畏的精神与对生命的尊重。
诗歌通过描述自然景象与战争带来的痛苦,表达了对故人和故国的深切怀念,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和平的渴望。
《金缕曲》的主题是什么?
A. 爱情
B. 战争与思乡
C. 自然风光
D. 友情
“马革裹尸”在诗中代表什么?
A. 战士的荣耀
B. 战争的残酷
C. 家庭的温暖
D. 未来的希望
诗中提到的“青山”象征什么?
A. 自然的美丽
B. 时间的流逝
C. 记忆与思念
D. 战争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