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3:35: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3:35:55
不留妄念着胸中,
弋者何心更慕鸿。
畴昔直前焚戆草,
即今殿后着谈丛。
放言遣兴诗瓢满,
野史诛奸笔钺公。
埋骨家山百无恨,
圣贤厄蔡更徂东。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心中没有杂念,射手又何必对鸿雁心生羡慕。往昔我曾直前,火焚荒草,而今却在殿后闲聊。放开口舌,畅所欲言,诗意满溢;凭借野史斩奸邪,笔如钺般威猛。埋骨于家乡,我毫无遗憾;圣贤也遭遇困境,更何况蔡氏的东归?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1269),字子华,号石庵,南宋时期诗人、词人,以其豪放激昂的风格著称,尤擅长古体诗。他生于动荡的时代,作品常反映对国家的忧虑与个人的理想追求。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势衰弱,刘克庄对历史的沉思与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交织在一起,表现出对现实的透彻理解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刘克庄的《次韵赵优奏良爌投赠二首》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展现出诗人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首联“不留妄念着胸中”直接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坚定,表明他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接着通过“弋者何心更慕鸿”,引出对理想与现实的对照,表达了对高洁理想的向往,尽管身处低谷却不愿羡慕他人。中间两联则以“焚戆草”和“谈丛”构建出一种时间的对比,过去的果敢与现在的闲适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选择的艰难。
后两联则更为豪迈,诗人通过“放言遣兴”展现出对自由表达的渴望,尤其是在“野史诛奸”中,表达出对社会不公的控诉与反抗的决心,而“埋骨家山百无恨”则将个人的理想与归属感结合,展现出对故乡深厚的情感。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既有对理想的追求,也有对现实的无奈,最终达到一种豁达的境界,反映了诗人深厚的思想深度与人生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表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传递出一种超然的态度和对故乡的眷恋。
诗词测试:
“不留妄念着胸中”中“妄念”意指:
A) 真实的想法
B) 无谓的想法
C) 深刻的思考
D) 感情的纠葛
“埋骨家山百无恨”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情感是:
A) 失望
B) 愤怒
C) 无怨无悔
D) 忍耐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