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清平乐 其二 忆母》

时间: 2025-05-04 12:02:18

诗句

北堂萱草。

渐觉垂垂老。

甑釜生尘寒夜悄。

添得鬓丝多少。

啼螀四壁凄凄。

停灯犹缀残衣。

忽见满阶霜露,伤心病子天涯。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02:18

清平乐 其二 忆母

作者: 俞士彪 〔清代〕

原文展示:

北堂萱草。渐觉垂垂老。甑釜生尘寒夜悄。添得鬓丝多少。啼螀四壁凄凄。停灯犹缀残衣。忽见满阶霜露,伤心病子天涯。

白话文翻译:

北堂的萱草渐渐老去,心中不禁感到愈发苍老。厨房的锅碗在寒冷的夜晚积满了尘埃,白发已增加了多少呢?四周蛐蛐的啼鸣声凄凉,停下的灯光还留着残破的衣裳。忽然看到满阶的霜露,心中不禁感到伤感,思念如病般在天涯漂泊。

注释:

  • 萱草:一种植物,古代常用以象征母亲。
  • 甑釜:指炊具,这里代表日常生活的琐碎。
  • 啼螀:蛐蛐的叫声,营造出寂静凄凉的氛围。
  • 满阶霜露:指清晨的霜露,象征着凋零与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俞士彪,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绘生活中的点滴,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俞士彪对母亲的思念之际,反映了诗人对亲情的渴望与怀念。

诗歌鉴赏:

《清平乐 其二 忆母》展现出诗人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开篇提到“北堂萱草”,自古以来,萱草就被视为母亲的象征,诗人通过这一意象引出对母亲的思念。随着时间的推移,萱草渐渐显得衰老,暗指母亲年纪的增长,诗人内心的惆怅油然而生。

接着,诗中描绘了寒夜中的宁静与孤寂,锅碗生尘,暗喻生活的琐碎与无奈,进一步渲染出诗人的孤独感。啼螀声声,增添了四壁的凄凉,营造出一种愈加沉重的情绪。最后,看到满阶的霜露,触动了诗人的心弦,思念如同一种病痛,无法自已,显露出诗人对母亲深切而无奈的思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亲情的可贵与时光的无情,令人感叹不已。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北堂萱草”:象征母亲,表明思念的对象。
  • “渐觉垂垂老”:感叹时光流逝,母亲日渐老去。
  • “甑釜生尘寒夜悄”:描绘夜晚的静谧与生活的单调。
  • “添得鬓丝多少”:白发生长,暗示岁月的流逝与衰老。
  • “啼螀四壁凄凄”:蛐蛐的叫声增强了孤独的氛围。
  • “停灯犹缀残衣”:残衣暗示着未了的牵挂与怀念。
  • “忽见满阶霜露”:霜露的意象,象征凋零与思念。
  • “伤心病子天涯”: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思念如同病痛,无法自已。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萱草”比喻母亲,富有象征意义。
  • 拟人:啼螀声被赋予情感,使得环境更加生动。
  • 对仗:如“停灯犹缀残衣”,形成和谐的音韵效果。

主题思想: 诗歌深刻地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与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展现了亲情的珍贵与无奈,情感真挚,发人深省。

意象分析:

  • 萱草:象征母亲,表现孝心与思念。
  • 寒夜:象征孤独与寂静。
  • 霜露: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萱草”象征什么?

    • A. 生命
    • B. 母亲
    • C. 友情
  2. 诗人通过什么意象表达对母亲的思念?

    • A. 秋风
    • B. 霜露
    • C. 夕阳
  3. 诗中的“啼螀”主要用来营造什么氛围?

    • A. 热闹
    • B. 凄凉
    • C. 舒适

答案: 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诗词对比:

  • 比较《忆母》与《静夜思》,两者均表现了对亲人的思念,但《忆母》更着重于母亲的形象与母子情深,而《静夜思》则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情感基调略有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解析》
  • 《诗歌与情感》

相关查询

沙河舟中 送句容刘少府回扬州 翟好问 柏师文 句曲秋日郊居杂兴(十首) 句曲秋日郊居杂兴(十首) 句曲秋日郊居杂兴(十首) 句曲秋日郊居杂兴(十首) 句曲秋日郊居杂兴(十首) 江村杂兴(十三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安其所习 風字旁的字 狗彘不食 火字旁的字 老东 刮宫 包含笳的词语有哪些 竹字头的字 矛字旁的字 屯粮积草 遏勒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人事代谢 实开头的成语 言简意深 鱼字旁的字 矢志 金邻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