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5:46: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5:46:16
水龙吟 龙洞,唐开化寺也
作者: 赵熙 〔清代〕
一山蟠作狮身,就中笠子天光小。
洞当凹处,海涛常响,法云难扫。
断溜生苔,疏风替扇,客同秋到。
想有唐人住,其名曰伋,空巢结金光草。
南渡那堪重道。认摩崖荒烟落照。
当时名士,新亭泪落,旭阳天老。
树倒栖禽,钟清唤月,依然古庙。
听酒边人语,佛狸当死,匣中龙啸。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山的形状像狮子,山中有一个小小的天窗,洞口凹陷的地方,海涛声响不绝,法云难以驱散。溪水断流,生出青苔,微风轻拂,客人和秋天一起到来。想必这里曾有唐代的诗人居住,他的名字是伋,如今空巢中只剩下金光闪烁的草。南渡的重道难以承受,认得那摩崖上荒烟落日的景象。曾经的名士在新亭流下泪水,旭日东升时已是天老。树倒后栖息的鸟儿,钟声清脆唤来明月,古庙依旧如昔。听酒边的人在交谈,佛狸即将死去,匣中传来龙啸声。
赵熙,清代诗人,以山水诗闻名。他的作品常常描绘自然景观,融入个人情感,展现出对古代文化的追怀。
这首诗作于赵熙游历龙洞地区时,反映了他对唐代文化的怀念和对自然的感悟。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与历史人物交织,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的深情思考。
赵熙的《水龙吟 龙洞》一诗,构建了一个富有层次感的自然景观与历史情境。开篇以“一山蟠作狮身”引人入胜,生动地描绘了山的形态,接着通过“海涛常响,法云难扫”展示了自然的壮丽与神秘。诗中的意象交替,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和对历史的深刻感悟。
中间部分提到“想有唐人住,其名曰伋”,不仅是对历史的追思,也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诗人在描绘秋天的同时,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似乎在感慨时光的流逝与人事的变迁。
结尾处,通过“钟清唤月,依然古庙”,诗人将古代的宁静与现代的喧嚣对比,留下了深刻的思考。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赵熙对古代文化的怀念、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人生无常的哲理思考,情感深邃,意境悠远。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历史人物,表达了对过往的回忆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历史的追思。
诗中提到的唐代诗人是什么名字?
“一山蟠作狮身”中的“蟠”意为?
诗中提到的“新亭”指的是什么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