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40: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40:01
兹山近南服,胜迹冠朱方。
石骨入海眼,地脉通混茫。
金精孕清淑,水德融嘉祥。
寒含六月冰,润浃九里长。
鲸腮狎猎起,虎只呿呀张。
发窦既窈窕,流渠遂汪洋。
洞彻莹玉鉴,锵鸣合宫商。
静含玄机妙,动见大智藏。
养德君子类,膏物农夫望。
野僧向我言,其功殊匪常。
饮之祛百邪,能使俗虑忘。
漱咽入灵府,喉舌生清香。
爽淅动毛发,飘忽凌风翔。
何当扬湛冽,尽洗贪浊肠。
这座山在南方的怀抱中,胜景遍布,冠绝四方。
石头的根脉直通海底,地脉延伸入混沌之中。
金色的精华孕育着清新和纯净,水的气质融汇了吉祥。
寒气中含有六月份的冰霜,滋润着九里长的土地。
鲸鱼的腮部轻松而起,老虎则张嘴怒吼。
发出窦声的溪流像是幽深的沟渠,水流也随之奔腾浩荡。
洞中清澈如玉的水面,发出悦耳的音响,合奏出和谐的音阶。
静谧中蕴藏着奇妙的玄机,活动中见到大智慧的内涵。
君子修身养德,农夫期待丰收的希望。
野僧对我说,这种功效与常规不同。
饮用它可以驱除百邪,忘却世俗的烦恼。
漱口时进入灵魂的府邸,舌头与喉咙散发清香。
清爽的感觉使头发飘动,像是在风中翱翔。
何时能够扬起这清澈的水流,彻底洗净内心的贪欲和污浊?
作者介绍:刘基(1311年-1375年),字伯温,号静斋,元末明初的著名诗人、政治家。刘基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重要谋士,参与了明朝的建立。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具有独特的个性和思想。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元代末期,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它不仅仅是描绘山水的美丽,更是对心灵修养的探索。
《铃山龙泉》是一首充满自然美和哲理的诗。从开篇的“兹山近南服,胜迹冠朱方”可以看出,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山水相映,美不胜收。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生动的意象,例如“鲸腮狎猎起,虎只呿呀张”,将自然界的生灵与山水的气势相结合,表现出一种生动的自然景象。同时,诗人通过“饮之祛百邪,能使俗虑忘”,表达了对清泉的推崇,仿佛清泉能洗净心灵的污浊,带来一种超然的精神境界。
整首诗在音韵上也极具美感,诗句的对仗工整,音调和谐,使人读来朗朗上口。诗中不仅仅有山水的描绘,还有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强调了修身养德的重要性。结尾一句“何当扬湛冽,尽洗贪浊肠”,更是直指人心,呼唤人们追求内心的清净与明澈。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爱护,同时传达了修身养德、追求内心清净的思想。诗人希望通过清泉的滋养,使人们去除世俗的贪欲,达到一种超然的精神境界。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金精”指的是什么?
A. 黄金的精华
B. 金色的光芒
C. 金色的液体
“寒含六月冰”中的“六月”暗示了什么?
A. 夏季的温暖
B. 冬季的寒冷
C. 冷冷的水
诗中提到的“静含玄机妙”主要表达了什么?
A. 诗的声音
B. 自然的奥秘
C. 人生的哲理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