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鹅湖道中》

时间: 2025-04-23 21:44:07

诗句

去起十里路盘纡,幽径平罔驾不舆。

认得鹅湖山下路,绿松岩畔拥僧庐。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1:44:07

鹅湖道中

原文展示

去起十里路盘纡,幽径平罔驾不舆。
认得鹅湖山下路,绿松岩畔拥僧庐。

白话文翻译

我从这里出发,沿着曲折的道路走了十里,
在幽静的小路上,马车无法通行。
我认得鹅湖山下的那条路,
在绿松岩旁,隐约可见一座僧人居住的庐舍。

注释

  1. 去起:出发、动身。
  2. 十里路:十里长的路途。
  3. 盘纡:曲折、盘旋的意思。
  4. 幽径:幽静的小路。
  5. 平罔:平坦而没有障碍。
  6. 驾不舆:马车无法通行。
  7. 认得:认出来、辨认出。
  8. 鹅湖:指鹅湖山,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地点。
  9. 绿松岩:指一种岩石,可能生长着松树。
  10. 拥僧庐:环绕着僧人的居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学箕,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刘学箕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而知名。他的诗多描绘山水、田园,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刘学箕游历途中,表达了他在幽静山道中的所见所感。诗中描绘了鹅湖的环境,展现出山水的自然之美与人居的和谐。

诗歌鉴赏

《鹅湖道中》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与旅行体验的古诗,诗人在行走的过程中,不仅感受到了周围的自然景色,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宁静与思考。开头的“去起十里路盘纡”以曲折的道路引入,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似乎读者也跟随诗人一同走在这条幽静的小路上。接着“幽径平罔驾不舆”一句,描绘出小路的宁静与幽深,使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安宁。

再往下,诗人通过“认得鹅湖山下路”表现了他对这条路的熟悉,仿佛这里是他心灵的归宿。最后一句“绿松岩畔拥僧庐”则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结合在一起,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同时,诗中所描绘的环境也传达出一种禅意,似乎在提醒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宁静。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展示了自然之美与宁静生活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去起十里路盘纡:诗人从某处出发,走了十里长的盘旋曲折的路,描绘了路途的艰辛。
  2. 幽径平罔驾不舆:在幽静的小路上,马车无法通行,表现出路途的宁静与无人打扰。
  3. 认得鹅湖山下路:诗人对这条路十分熟悉,似乎有着深厚的情感。
  4. 绿松岩畔拥僧庐:在绿松岩旁边,有一座僧人居住的庐舍,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十里路盘纡”与“幽径平罔”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鹅湖、绿松岩、僧庐等意象,构成了一个宁静优美的山水画面,富有禅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在宁静的环境中找到内心的平静。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鹅湖:象征着自然的美丽与宁静,是一种对自然的向往。
  2. 绿松岩:代表坚韧与长青,寓意生命的持久。
  3. 僧庐:象征着清静与修行,传达出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幽径”是指什么? A. 热闹的街道
    B. 幽静的小路
    C. 高山

  2. 诗人从哪里出发走十里路? A. 餐厅
    B. 鹅湖
    C. 不详

  3. 诗中描写的“绿松岩”旁有什么? A. 一个城镇
    B. 一座寺庙
    C. 一座僧人居住的庐舍

答案

  1. B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体现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杜甫《望岳》:描绘高山景色,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向往。

诗词对比

比较刘学箕的《鹅湖道中》和王维的《鹿柴》,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的美景,刘学箕更注重于旅行中的体验与感悟,而王维则更强调自然景色带来的心灵震撼。两者虽然风格不同,但都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山水诗的哲学》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东林寄别修睦上人 谢秦府推官寄《丹台集》 酬孙鲂 寄怀东林寺匡白监寺 中秋夕怆怀寄荆幕孙郎中 庚午岁九日作 送徐秀才之吴 怀道林寺因寄仁用二上人 寄洛下王彝训先辈二首 寄钱塘罗给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众誉 龜字旁的字 包含摹的词语有哪些 楚氛甚恶 包含卑的成语 砸兑 殳字旁的字 身源 匕字旁的字 不龟手药 乳齿 包含偎的成语 鼻柱 包含隋的成语 杀人盈野 天壤之别 禾字旁的字 耒字旁的字 街头巷尾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