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至元七年庚午奉陪宪台诸公阙下贺正口号》

时间: 2025-08-03 15:47:25

诗句

盘盘帐殿敞彤庭,天仗宵严拥万灵。

玉笋东班分列辟,龙墀首拜认前星。

烟蟠鳌柱沾吟袖,乐泛仙音近御屏。

岁岁大酺恩例溥,自惭虚薄仰皇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3 15:47:25

至元七年庚午奉陪宪台诸公阙下贺正口号

原文展示

盘盘帐殿敞彤庭,天仗宵严拥万灵。
玉笋东班分列辟,龙墀首拜认前星。
烟蟠鳌柱沾吟袖,乐泛仙音近御屏。
岁岁大酺恩例溥,自惭虚薄仰皇扃。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盛大的朝廷仪式场景:华丽的帐篷和殿堂在红色的庭院中敞开,天子的座驾在夜晚严密地拥护着众神明。玉笋从东侧排列开来,龙阶上人们恭敬地拜见前方的星辰。烟雾缭绕的鳌柱沾湿了吟唱的衣袖,悦耳的乐声飘荡在离御屏不远的地方。每年盛大的庆典上,恩典普遍而广泛,我却感到虚薄,仰望着皇上的宫门。

注释

  • 盘盘:形容层叠、环绕的样子。
  • 帐殿:指华丽的帐篷和殿堂。
  • 彤庭:红色的庭院,象征喜庆和庄重。
  • 天仗:天子的车驾。
  • 万灵:众神明。
  • 玉笋:指一种象征高贵的植物,代表重要的官员或嘉宾。
  • 龙墀:指龙形的台阶,象征权威和地位。
  • 烟蟠:烟雾缭绕的样子。
  • 鳌柱:一种柱子,象征着稳定和力量。
  • 乐泛:乐声飘荡。
  • 恩例溥:恩典普遍,表示皇帝的恩惠。
  • 虚薄:自感渺小、无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恽(生卒年不详),元代诗人,字子文,以其清新流畅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描绘自然景观和社会生活,表达对现实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至元七年(公元1347年),当时元朝统治下的社会环境复杂,朝廷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诗人应邀参与并发表此诗,以表达对皇权的敬仰和对社会恩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元代皇宫的盛大场面,诗人在参与庆典的同时,流露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篇以“盘盘帐殿”引入,生动描绘出华丽的殿宇,体现出皇权的威严与庄重。接着,诗人通过“天仗宵严”描绘了在夜晚的庆典中,天子的座驾如何护卫着神明,营造出一种神圣的氛围。

“玉笋东班”及“龙墀首拜”则表现出对重要官员的尊重与敬仰,进一步加深了朝廷的庄重感。随后,诗人转向对自然环境的描绘,“烟蟠鳌柱”暗示着一种神秘而优雅的气息,而“乐泛仙音”则引入了音乐的元素,增添了庆典的欢愉和神圣感。

最后,诗人以“岁岁大酺恩例溥”总结,表达了对皇恩浩荡的感激之情,但紧接着的“自惭虚薄”却引发了他对自身渺小的自省,展现出一种深刻的自我反思。这种情感的转变,使整首诗更显厚重,表现了诗人对权力的敬仰与对自我价值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盘盘帐殿敞彤庭:华丽的帐篷和殿堂在红色的庭院中敞开,展现出盛大的场面。
  2. 天仗宵严拥万灵:天子的车驾在夜晚守护着众神明,体现出皇权的神圣性。
  3. 玉笋东班分列辟:重要的官员们依次排列,显示出对皇室的尊重。
  4. 龙墀首拜认前星:人们在龙形台阶上恭敬地拜见前方的星辰,象征着对天子的崇敬。
  5. 烟蟠鳌柱沾吟袖:烟雾缭绕的鳌柱沾湿了吟唱者的衣袖,渲染了神秘的氛围。
  6. 乐泛仙音近御屏:悦耳的乐声飘荡在离皇宫不远的地方,增添了庆典的欢愉。
  7. 岁岁大酺恩例溥:每年盛大的庆典上,皇恩普遍而广泛。
  8. 自惭虚薄仰皇扃:我却感到虚薄,仰望着皇上的宫门,表现出内心的自省与惶恐。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玉笋”比喻重要的官员,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
  • 对仗:如“烟蟠鳌柱”和“乐泛仙音”,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将乐声拟作“仙音”,增加了诗的意境。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盛大的庆典,表达了对皇权的敬仰和对社会恩典的感慨,同时流露出诗人对自身渺小的自省,展现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帐殿:象征皇权的威严。
  • 龙墀:象征权威和地位。
  • 玉笋:象征高贵与重要性。
  • 烟蟠:象征神秘和优雅。
  • 仙音:象征美好的音乐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王恽
    C. 杜甫
    D. 白居易

  2. “岁岁大酺恩例溥”中的“例溥”指的是: A. 皇帝的恩典
    B. 人们的庆祝
    C. 自然的恩惠
    D. 诗人的感慨

  3. 诗中用来描述华丽场面的词是: A. 盘盘
    B. 沾吟
    C. 仙音
    D. 虚薄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王恽《至元七年庚午奉陪宪台诸公阙下贺正口号》杜甫《春望》:同样描绘了盛大的场面,前者侧重于皇权的崇高,后者则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通过这样的对比,读者可以更深入理解两位诗人在面对盛世与乱世时的不同心态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人选集》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王恽生平与创作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养蚕 食米仓 津门诗钞辑成题以长句 其二 津门诗钞辑成题以长句 其一 入秋以来先后得崔念堂汤菊人来书赋诗答之 答崔时林孝廉见寄 赵焕文茂才 其二 赵焕文茂才 寿张少泉先生七十即用其自寿原韵 其六 寿张少泉先生七十即用其自寿原韵 其五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橹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傲的词语有哪些 圮倾 欺君误国 甘泉必竭 宗周 弥扇 遗臭万代 寡情少义 包含诮的词语有哪些 日字旁的字 凝露骢 酉字旁的字 扭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臼字旁的字 观今宜鉴古 玉惨花愁 辛字旁的字 人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