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桃花菊》

时间: 2025-05-04 12:19:11

诗句

泪洒明妃寄露葩,换根非为贮丹砂。

黄轻白碎空多种,碧烂红鲜自一家。

骚客赋诗怜晚节,野人修谱是头花。

九秋霜露无情甚,时约行云护彩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19:11

原文展示:

泪洒明妃寄露葩,
换根非为贮丹砂。
黄轻白碎空多种,
碧烂红鲜自一家。
骚客赋诗怜晚节,
野人修谱是头花。
九秋霜露无情甚,
时约行云护彩霞。

白话文翻译:

泪水洒落在明妃的露珠花上,
换根并不是为了贮藏丹砂。
黄色的轻盈、白色的碎片空中种类繁多,
碧绿的、鲜红的花朵自成一家。
骚客赋诗同情晚年的节操,
乡野的诗人修谱记载的是头花。
九秋的霜露无情至极,
但愿行云能够护卫那彩霞。

注释:

字词注释:

  • 明妃:指王昭君,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因其悲惨命运而被吟咏。
  • 露葩:露水中的花,象征着清丽和短暂。
  • 丹砂:一种矿物,常用作颜料,象征珍贵的东西。
  • 骚客:指文人,诗人。
  • 晚节:晚年的节操,常用来形容人的品德。
  • 头花:可能指花的品种或形态,象征着自然的美。
  • 九秋:九月的秋天,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无情。

典故解析:

  • 明妃的引用,暗示了美丽与悲剧的结合,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露葩丹砂的对比,体现出自然与人造之物的对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恽,元代诗人,生平简历不详,但其作品常以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观察见长,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桃花菊》创作于元代一个相对动荡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感叹,反映出人们在动荡中对生活的细腻感受。

诗歌鉴赏:

《桃花菊》是一首融合了自然景物与人文情感的诗作。诗中对花的细腻描绘,既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也暗含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开头两句以“泪洒明妃寄露葩”引入,瞬间营造出一种哀伤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明妃的泪水与露水的结合,传递了对逝去美好事物的怀念。

接下来的几句,通过对各种颜色花朵的描绘,展现出自然界的丰富多彩。诗人以“黄轻白碎”“碧烂红鲜”来形容花的特点,既富有色彩感,又具有视觉冲击力。这里的“自一家”暗示了自然界的和谐美,仿佛所有的花朵都是家族的一员,彼此交融。

最后几句则转向对人情的思考,“骚客赋诗怜晚节”映射出文人对生命晚期的深刻关注,表达了对生命与时间流逝的无奈。而“九秋霜露无情甚”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对时间无情的感受,给人以沉重的反思。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绘中蕴含了深厚的人文情怀,展现出自然与人、时间与生命的交织,令人思索不已。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泪洒明妃寄露葩”:以泪水和露水的意象,表达对美丽事物的哀怜。
  2. “换根非为贮丹砂”:换根的行为并非为了积累财富,而是对生命的珍惜。
  3. “黄轻白碎空多种”:描绘花朵的多样性,色彩斑斓,富有生机。
  4. “碧烂红鲜自一家”:强调这些花朵的独特性,展现自然的和谐美。
  5. “骚客赋诗怜晚节”:文人对晚年节操的珍视,反映出对生命的深思。
  6. “野人修谱是头花”:乡野诗人记录自然之美,暗示对自然的敬畏。
  7. “九秋霜露无情甚”:时间的流逝带来无情的寒露,增强了悲凉感。
  8. “时约行云护彩霞”:希望云彩能保护美丽的彩霞,寄托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泪水与露水相联系,增强情感的共鸣。
  • 对仗:如“黄轻白碎,碧烂红鲜”,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美感。
  • 拟人:通过“行云护彩霞”,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诗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珍惜与感慨,反映了人生的短暂和时间的无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花:象征春天和希望,代表美好与青春。
  • 菊花:象征坚韧与纯洁,一般与高洁的品德相关。
  • 明妃:象征美丽与悲剧,反映历史的无情。
  • 霜露: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明妃”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 A. 王昭君
    • B. 西施
    • C. 貂蝉
    • D. 甄氏
  2. 诗中“黄轻白碎”描绘了什么?

    • A. 风景
    • B. 花朵
    • C. 云彩
    • D. 月亮
  3. “九秋霜露无情甚”中的“无情”指的是什么?

    • A. 人的情感
    • B. 时间的流逝
    • C. 自然的变化
    • D. 战争的残酷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可以将王恽的《桃花菊》与李白的《静夜思》进行比较,前者强调自然美与人文情感的结合,后者则更侧重于思乡之情。两者都表达了对生命、时间的深刻思考,但表现方式和情感基调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沁园春 其一 效稼轩体,留湘绮先生行 沁园春 沁园春 题亡室沈淑人遗照 沁园春·待月楼观剧 沁园春•酒后作歌与擎庵 其四 沁园春 沁园春 真风子 沁园春 美人发 沁园春 咏梅 沁园春·许大江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活泛 太叔 九师 飠字旁的字 铭开头的成语 虎不食儿 局天蹐地 三不去 竖心旁的字 鱼猎 舌字旁的字 青出于蓝 驻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油的成语 夹袋中人物 食字旁的字 一望而知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甘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