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0:43: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0:43:23
敢云此卷少遗珠,闻见非多愧小儒。
略为诗人传梗概,忍令古本尽荒芜。
海滨耆宿伤存殁,沽上风流半有无。
漫道渔洋常感旧,词坛振臂望同扶。
这卷诗集中的珍品恐怕不算太少,但我所见所闻不多,真有些愧对“学者”的称号。略略为诗人传达些概述,不忍让古老的作品都被荒废。海滨的老者对存亡感到惋惜,沽酒的风流人物也半真半假。人们常说渔洋对往事怀有感慨,词坛中我高举双臂希望能共同扶持。
梅成栋,清代诗人,生于明末清初,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代。梅成栋的诗歌以其沉郁的情感和深刻的社会观察而著称,常常反映出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以及对当时社会变革的思考。
《津门诗钞辑成题以长句》是在梅成栋对古典诗歌的尊重与珍视中创作而成。面对时代的变迁,诗人感受到古典文化的逐渐被遗忘,因而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来保留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
这首诗体现了作者对古诗词的珍视与忧虑。开篇以“敢云此卷少遗珠”引入,表达了对自己诗集的自信,但随即又以“闻见非多愧小儒”自谦,显示出作者对自己学识的不足与对古典文化的敬畏。诗中提到的“古本尽荒芜”,不仅是对古典诗词的惋惜,也是对文化传承的深切期待。
海滨耆宿与沽上风流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社会中不同层次人的关怀,尤其是对那些在历史洪流中被遗忘的诗人的追忆。最后一句“词坛振臂望同扶”,表达了作者对诗人之间相互扶持的期望,暗示着在时代变迁中,仍要珍惜和维护古典文化的友谊与传承。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反思,不仅展现了梅成栋的个人情感,更深刻地反映了清代社会文化的变迁和诗人对传统的执着与追求。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古典文化的珍视与忧虑。作者通过对诗人、文化传承的描述,表达了对文化记忆的重视与对未来的期望,传达出在时代变迁中对传统文化的执着和追求。
此卷诗集中的“珠”比喻什么?
“小儒”指的是?
诗中提到的“渔洋”象征什么?
以上内容提供了对梅成栋《津门诗钞辑成题以长句 其二》的全面解读,涵盖了诗歌的背景、解析、鉴赏及相关的学习材料。希望能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这首诗的情感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