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5:37: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5:37:13
走索
司马光
伎儿欲夸众,喜占衢路交。
击组不厌长,缚竿不厌高。
空中纷往来,巧捷如飞猱。
却行欠肤寸,倒絓连秋毫。
参差有万一,虀粉安可逃。
钱刀不盈掬,身世轻鸿毛。
徒资旁观好,曹偶相称褒。
岂知从事者,处之危且劳。
这首诗描绘了马戏团表演者在街头表演的情景。表演者们希望引起众人的注意,乐于占据繁忙的街道。他们打鼓的声音响亮,表演的动作高而不厌,有如飞舞的猿猴,灵巧而迅速。然而,表演的成功却是微乎其微,仿佛在秋风中飘荡的细丝。即使赚来的钱少得可怜,身世却轻如鸿毛。旁观的人们可能觉得热闹有趣,而那些表演者却身处危险与劳累之中。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涑水,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以《资治通鉴》著称,强调实事求是的治国理念,作品多涉及历史、政治和社会问题。
《走索》创作于宋代,背景是当时社会上杂技和街头表演逐渐兴起,民间艺人希望通过表演来谋生。诗中反映了表演者为了生计而努力,但也揭示了他们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这首《走索》通过描绘街头表演的热闹场景,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表演艺术的关注,同时也揭示了表演者背后的艰辛与无奈。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比喻和生动的意象,如“空中纷往来,巧捷如飞猱”,生动地描绘了表演者在空中翻腾的景象,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同时,诗人通过对比手法,将表演者的光鲜亮丽与内心的孤独、挣扎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对他们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诗中最后两句“岂知从事者,处之危且劳”更是点明了主题,让人深思那些在台前光鲜亮丽的表演背后,隐藏着多少辛酸和无奈。整首诗运用简练的语言,生动的意象,以及深刻的社会观察,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底层生活的关注与思考。
伎儿欲夸众,喜占衢路交。
击组不厌长,缚竿不厌高。
空中纷往来,巧捷如飞猱。
却行欠肤寸,倒絓连秋毫。
参差有万一,虀粉安可逃。
钱刀不盈掬,身世轻鸿毛。
徒资旁观好,曹偶相称褒。
岂知从事者,处之危且劳。
整首诗揭示了表演艺术背后的辛酸与无奈,表现了对社会底层表演者的同情和对生活现状的批判,反映出人们对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的残酷之间的矛盾。
诗中“伎儿”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空中纷往来”主要形容什么?
“身世轻鸿毛”这一句表达了什么?
《走索》与白居易的《卖炭翁》在主题上均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艰辛生活,两者都通过生动的描绘让人感受到生活的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