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21: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21:02
于阗钟歌送灵彻上人归越(钟在越灵嘉寺,从天竺飞来)
海中有国倾神功,烹金化成九乳钟。
精气激射声冲瀜,护持海底诸鱼龙。
声有感,神无方,连天云水无津梁。
不知飞在灵嘉寺,一国之人皆若狂。
东南之美天下传,环文万象无雕镌。
有灵飞动不敢悬,锁在危楼五百年。
有时清秋日正中,繁霜满地天无风。
一声洞彻八音尽,万籁悄然星汉空。
徒言凡质千钧重,一夫之力能振动。
大鸣小鸣须在君,不击不考终不闻。
高僧访古稽山曲,终日当之言不足。
手提文锋百炼成,恐刜此钟无一声。
在海中有一个国家,倾注着神奇的力量,
金子被冶炼成九乳钟。
钟声激荡,冲击波涛,
保护着海底的鱼龙。
声音有感应,神灵无形,
连天的云水都没有桥梁。
不知这钟飞到了灵嘉寺,一国的人们都为之疯狂。
东南的美名传遍天下,
环绕的文采万象,无需雕琢。
有灵气飞动却不敢悬挂,
被锁在高楼中五百年。
有时在清秋的正午,
霜满地而天无风。
一声钟声洞彻八音,
万籁俱寂,星空空灵。
徒说凡物千钧重,
一人的力量也能振动。
大鸣小鸣都需在君之下,
不击不鸣终究不会被听见。
高僧访古稽山曲,
终日言语也显得不足。
手提文锋,百锻成形,
唯恐这钟没有一声响亮。
窦庠,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著有多首诗歌,其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及对人文情怀的深刻理解。
此诗创作于唐代,可能是在灵嘉寺送别高僧灵彻的场合,表达对高僧的敬意及对灵嘉寺钟声的赞美,结合了历史、地理及宗教文化的多重背景。
《于阗钟歌送灵彻上人归越》是一首充满神秘色彩与情感深邃的古诗。诗中通过描写海中国度与神奇的九乳钟,表现了钟声的神奇力量,以及它在灵嘉寺的独特地位。诗的开篇即以“海中有国”引入,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暗示着钟的非凡来源和价值。接着,诗人以生动的比喻展示了钟声的力量,仿佛能够穿透海洋与天空,护持着海底的生灵。
在中间部分,诗人通过对“灵飞动不敢悬”的描写,表达了钟声的灵性与其被封存的无奈,进一步加深了诗的情感层次。最后的几句更是将对钟声的渴望与对高僧的敬仰结合在一起,展现出一种对力量与灵性的思考。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比喻与意象,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与对自然、文化的深刻理解。
此诗通过描写于阗九乳钟的神奇力量,表达了对声音与灵性的追求,展现了人们对文化与历史的敬仰和渴望。诗中不仅有对高僧的敬意,更有对钟声的思索与寄托。
《于阗钟歌》中的“九乳钟”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灵飞动”是指什么?
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