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游定林寺即荆公读书处四首》

时间: 2025-04-23 08:49:04

诗句

半破僧庵半补篱,旧题无复壁间诗。

秪余手植双桐在,此外仍兼洗砚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8:49:04

原文展示

游定林寺即荆公读书处四首
作者: 杨万里

半破僧庵半补篱,
旧题无复壁间诗。
秪余手植双桐在,
此外仍兼洗砚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半破的僧庵和修补过的篱笆,过去的诗词题刻已经不复存在。只剩下我亲手种下的两棵梧桐树,除此之外,仍然保留着洗砚池的景象。

注释

字词注释

  • 半破:部分破损,形容庵堂的残破状态。
  • 僧庵:僧人居住和修行的地方。
  • 补篱:修补篱笆的意思。
  • 旧题:以前题写的诗句。
  • 无复:没有再留下。
  • :只,仅仅。
  • :剩下的。
  • 手植:亲手种植。
  • 双桐:两棵梧桐树。
  • 洗砚池:用来洗砚台的水池。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涉及明显的历史典故,主要是个人感受与自然景观的结合,反映了诗人在游览过程中对景物的思考与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生于江西。他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常融入个人的生活体验与自然环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游览定林寺时,反映了作者对读书处的怀念与感慨。定林寺是一个宁静的地方,寓意深刻,象征着学问与修行的结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略显破旧的僧庵,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的追忆和对自然的热爱。开头的“半破僧庵半补篱”不仅展现了环境的破旧,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而“旧题无复壁间诗”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文化的惋惜,似乎在感叹那些曾经存在的美好已不复存在,这种情感在诗中得到了升华。

“秪余手植双桐在”,两棵梧桐树象征着诗人对生活的扎根与坚持,尽管环境有所改变,但那份情感依然存在。最后一句“此外仍兼洗砚池”则将读书与写作的意象结合在一起,暗示着诗人仍旧怀念那段与书本、与墨水相伴的时光。整首诗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摹,传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生活的热爱,情感真挚而深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半破僧庵半补篱:描绘了僧庵的破损与修补,反映了历史的沧桑。
  • 旧题无复壁间诗:表达了对昔日诗词题刻的追忆,感叹其消逝。
  • 秪余手植双桐在:强调了自己亲手种植的梧桐树,象征着对生活的执着与希望。
  • 此外仍兼洗砚池:洗砚池的存在使得整个意境更加浓厚,体现了书香之气。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半破”与“半补”,形成鲜明对比。
  • 意象:僧庵、篱笆、梧桐树与洗砚池,构成了一个和谐的自然景观。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古迹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对文化传承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僧庵:象征修行与宁静。
  • 篱笆:象征生活的简单与朴素。
  • 双桐:象征扎根与希望。
  • 洗砚池:象征读书与写作的环境,书香气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半破僧庵半补篱”中的“半破”指什么?
    A. 完好无损
    B. 部分破损
    C. 全部修复

  2. 诗中提到的“旧题”指的是什么?
    A. 新写的诗
    B. 曾经题刻的诗句
    C. 墙上的画

  3. 诗人亲手种植的树是什么?
    A. 橡树
    B. 梧桐树
    C. 桃树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 杨万里的《游定林寺》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都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宁静的追求,但前者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后者则是对理想境界的追寻与构建。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杨万里诗集》
  • 《宋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精华》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好事近 其二 程继诚生日 好事近 乙酉仲春,自灵峰访鹭山于大荆,不见三月矣。二灵间花事甚盛,惜匆匆在兵尘间也 好事近 前题 顶力 好事近·月落画桥西 好事近·春色欲来时 好事近·庚辰重阳前一日先父逝世二十九周年忌辰。制此志痛 好事近 秦淮灯船 好事近 好事近 其一 和李清宇 好事近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瞋目竖眉 山字旁的字 不祥之木 拱手而取 商老 遮地盖天 腾焰飞芒 回神 方字旁的字 坌溢 斗字旁的字 包含蜷的词语有哪些 缵绪 鬲字旁的字 腕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石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一场空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