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47: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47:17
月上随人意,人闲月更清。
朱楼高百尺,不见到天明。
月亮升起,随人们的心情而明亮,人们闲适时月色愈加清晰。
高耸的朱楼虽高达百尺,却无法看见天亮的时刻。
此诗没有特别明显的典故,但围绕月亮、楼阁等意象的描写,在中国古诗词中常常用来表达诗人对夜晚宁静的感受,以及对光明未来的期待。
作者介绍:崔道融,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通常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怀,具有浓厚的抒情性。
创作背景:此首诗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但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通过夜晚的静谧表达内心的孤寂与思考,以月亮为媒介传达情感。
《月夕》是一首描写夜晚月色的诗,体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受。诗的开头“月上随人意”,传达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鸣的情感,月亮的升起似乎与人们的心情息息相关,暗示着在闲适的氛围中,月亮的光辉更加耀眼。接着“人闲月更清”,诗人进一步强调了宁静的环境对月色的影响,形成一种静谧而清晰的氛围。
而后半部分“朱楼高百尺,不见到天明”则转向一种孤独与无奈的情感,尽管楼阁高耸,但在这宁静的夜晚,诗人却感到没有未来的希望。这里的“天明”不仅仅是指光明的到来,也象征着对生活的希望与期待。整首诗在描写月光的同时,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感与对美好未来的渴望,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写宁静的月夜,反映出诗人在欣赏美景之余,对未来的渴望与思考,体现了对生命的哲学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朱楼”象征什么?
诗中“人闲月更清”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不见到天明”暗示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