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9:37: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37:54
作者: 郑德玄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长亭日已暮,驻马暂盘桓。
山川杳不极,徒侣默相看。
云夕荆台暗,风秋郢路寒。
客心一如此,谁复采芳兰。
傍晚时分,长亭里的太阳已经落下,我停下马匹,暂时停留在这里。
山川的景色渐渐模糊,远不见尽头,同行的朋友们默默地望着彼此。
傍晚的云彩遮住了荆台的光明,秋风使得郢路变得寒冷。
我在异乡的心情和此刻一样沉重,谁还会去采撷那清香的兰花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荆台和郢路均为古代地名,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体现了诗人游历的情境与情感。
作者介绍: 郑德玄,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作品在当时颇具影响,尤其以抒情诗著称,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晚至乡亭》创作于郑德玄旅途之中,表达了在夕阳西下时的孤独感与对故乡的思念,反映出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晚至乡亭》通过描绘傍晚时分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乡之情。首句“长亭日已暮”设定了时间与空间的基调,随着日落,孤独的旅人驻马停留,给人以惆怅的感觉。接下来的“山川杳不极,徒侣默相看”,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的悠远,也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的无言与默契。诗人在此刻感受到的不仅是自然的寒冷,更是心灵的孤寂。
“云夕荆台暗,风秋郢路寒”通过对气候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凄凉,从而引发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旅途的感慨。“客心一如此,谁复采芳兰”,最后一句以“芳兰”作为象征,表达了在异乡中,因心情沉重而无心采撷美好事物的无奈与失落。这种情感让人感同身受,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无奈。
诗歌的意境深远,情感细腻,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旅途的孤独与思乡之情,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美好的追求,表达了在异乡的无奈与失落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所描绘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A. 早晨 B. 中午 C. 傍晚 D. 夜晚
“云夕荆台暗”中“荆台”指的是哪个地区?
A. 江南 B. 北方 C. 西南 D. 西北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兴奋 B. 失落 C. 快乐 D. 忧虑
答案: 1. C 2. A 3.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以上分析和解读,希望能够帮助您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郑德玄的《晚至乡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