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41: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41:37
江吞大泽无西东,
危亭耸立如惊鸿。
晓晴不见天地色,上下澄碧迷双瞳。
菰蒲千顷鸥鹭国,
风波万丈鱼龙宫。
逢时自好尽忠义,
莫学衰世鸱夷公。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宽广的江面与大泽的景象,江水吞没了大泽,无法分辨西东。高高的亭子耸立,宛如一只惊飞的鸿雁。清晨的阳光照耀下,看不见天地的颜色,清澈的水面让人迷失了双眼。成片的菰蒲覆盖着千顷的水域,成群的鸥鸟和鹭鸶在此栖息。波涛汹涌,仿佛鱼龙在其中的宫殿。时势来临,自当尽忠尽义,不要学习衰落时代的鸱夷公。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高本(生卒年不详)是宋代的诗人,作品多以山水、咏物见长,风格清新自然,常表现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及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游历吴江时所作,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叹以及对忠义精神的追求,反映了宋代社会对忠臣义士的崇尚。
这首《过吴江》通过细腻的描绘将自然景色与诗人的情感结合在一起,展现出一个既壮丽又宁静的江南水乡。开篇以“江吞大泽无西东”引入,展示了江水浩荡的气势,表现出一种广阔与无边的感觉。紧接着,通过“危亭耸立如惊鸿”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亭子的高耸与灵动,展现出诗人对景色的细致观察。
在描写自然景色的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内心对忠义的思考,最后两句“逢时自好尽忠义,莫学衰世鸱夷公”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反思,警示人们在面对变化的时代时要坚持忠诚与正义的价值观。整首诗将清晨的宁静景象与深邃的思想结合,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使得诗的主题更加深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传达了对江南水乡的热爱以及对忠义精神的崇尚,鼓励人们在动荡的时代中坚持正义,勇敢面对挑战。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江吞大泽”意指什么?
A. 江水很浅
B. 江水浩大,覆盖大泽
C. 大泽干涸
“危亭耸立如惊鸿”中的“惊鸿”用来比喻什么?
A. 鱼
B. 飞鸟
C. 亭子的高耸
诗中提到的“鸱夷公”代表了怎样的人物?
A. 忍辱负重的人
B. 隐居不仕的人
C. 忠诚于职的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过吴江》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同为描绘自然景色的诗作,前者更注重对江南水乡的细腻描写,后者则强调了长江的壮阔与豪情。两首诗在意象和情感基调上虽有所不同,但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