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和李太白(并叙〔四库原收有太白全诗,今删》

时间: 2025-05-02 11:01:09

诗句

李太白有《浔阳紫极宫感秋》诗,紫极宫,今天庆观也。

道士胡洞微以石本示余,盖其师卓玘之所刻。

玘有道术,节义过人,今亡矣。

太白诗云:“四十九年非,一往不可复。

”今予亦四十九,感之,次其韵。

玉芝一名琼田草,洞微种之七八年矣,云更数年可食,许以遗余。

故并记之。

寄卧虚寂堂,月明浸疏竹。

泠然洗我心,欲饮不可掬。

流光发永叹,自昔非予独。

行年四十九,还此北窗宿。

缅怀卓道人,白首寓医卜。

谪仙固远矣,此士亦难复。

世道如弈棋,变化不容覆。

惟应玉芝老,待得蟠桃熟。

次韵道潜留别为闻庐岳多真隐,故就高人断宿攀。

已喜禅心无别语,尚嫌剃发有诗斑。

异同更莫疑三语,物我终当付八还。

到后与君开北户,举头三十六青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01:09

原文展示

《和李太白(并叙)》
作者:苏轼

李太白有浔阳紫极宫感秋诗,紫极宫,今天庆观也。
道士胡洞微以石本示余,盖其师卓玘之所刻。
玘有道术,节义过人,今亡矣。
太白诗云四十九年非,一往不可复。
今予亦四十九,感之,次其韵。
玉芝一名琼田草,洞微种之七八年矣,云更数年可食,许以遗余。
故并记之。
寄卧虚寂堂,月明浸疏竹。
泠然洗我心,欲饮不可掬。
流光发永叹,自昔非予独。
行年四十九,还此北窗宿。
缅怀卓道人,白首寓医卜。
谪仙固远矣,此士亦难复。
世道如弈棋,变化不容覆。
惟应玉芝老,待得蟠桃熟。
次韵道潜留别为闻庐岳多真隐,故就高人断宿攀。
已喜禅心无别语,尚嫌剃发有诗斑。
异同更莫疑三语,物我终当付八还。
到后与君开北户,举头三十六青山。

白话文翻译

李太白曾经写过一首感秋的诗,提到的紫极宫如今是庆观。道士胡洞微把石刻的本子给我,刻着的是他的师傅卓玘的作品。卓玘的道术高超、节义超群,但如今已去世。太白的诗中提到“四十九年已去,一去不复返”。如今我也四十九岁,感慨之下,依韵而作。玉芝又名琼田草,洞微种了七八年,据说再过几年就能食用,答应把它送给我。因此我也记下了这些。寄居在虚寂的堂上,月光洒在稀疏的竹子上,清凉的月光洗净我的心,想要饮水却无法捧起。光阴流逝,我发出长叹,此情此景自古以来我并非孤独。如今已过四十九岁,仍然在这北窗下过夜。缅怀卓道人,白头之际从事医卜。谪仙虽然遥远,这位高人也难以再见。世事如同下棋,变幻无常,无法改变。唯有等待玉芝的成熟,期待蟠桃的丰收。接着我又想着道潜,听说庐岳有许多隐士,因此我寻访高人以求问道。已经心满意足的我并无他言,唯独觉得剃发之后诗句中有些斑驳。异同之间不必再怀疑三者之间的关系,物我之间终究要归于八方的和谐。到那时,我会和你一起打开北窗,仰望那三十六座青山。

注释

  • 紫极宫:指古代道教的一个神祇居所,现今的庆观。
  • 卓玘:苏轼提到的道士,具有高超的道术且节操高尚。
  • 玉芝与琼田草:传说中的草药,象征长寿和健康。
  • 蟠桃:传说中的神仙所食的桃子,象征丰收与美好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歌、散文、词等多方面均有很高的成就,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苏轼四十九岁时,结合了李白的感秋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友人的怀念。诗中提及的卓玘道士,体现了苏轼对道教文化的认同和对高人逸士的向往。

诗歌鉴赏

《和李太白(并叙)》是一首充满了感慨与思考的诗篇。诗中通过李白的感秋情怀,引出了苏轼对人生四十九年的回顾与反思。开头提到的紫极宫与道士卓玘,构建了诗的历史与文化背景,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敬重与追寻。接着,诗人以“月明浸疏竹”描绘出静谧的夜景,透出一种清冷的孤独感,正如他内心对岁月流逝的无奈。在这一瞬间,苏轼的心灵被洗净,虽然无法饮水,却能在心中感受到生活的独特滋味。

接下来的“行年四十九,还此北窗宿”则是对自己人生阶段的深刻思考,四十九岁既是一个重要的年龄节点,也象征着对过往的总结与对未来的展望。对卓道人和理想境界的缅怀,表现了对高人逸士的向往与敬仰,而“世道如弈棋,变化不容覆”则流露出对社会变迁的敏感与思考。最后,诗中的“待得蟠桃熟”,则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展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在音韵上也具有和谐美感,通过次韵的方式增强了作品的层次感,展现了苏轼高超的诗歌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李太白有浔阳紫极宫感秋诗:引出李白的诗作,表明诗歌的来源。
  • 今日庆观也:说明紫极宫如今已是庆观,暗示时光的流逝和变化。
  • 道士胡洞微以石本示余:道士将石刻本展示给我,体现了对古文化的传承。
  • 今予亦四十九,感之,次其韵:诗人感慨自己亦已四十九,继而用李白的韵律作诗。
  • 寄卧虚寂堂,月明浸疏竹:描绘诗人寄居的环境,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流光发永叹,自昔非予独:感叹时间的流逝,感到自己并不孤单。
  • 世道如弈棋,变化不容覆:比喻人生与世事的无常,强调变化的不可逆性。
  • 待得蟠桃熟:展望未来,期待美好生活的到来。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棋局,形象地表达了生活的复杂与变化。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着较强的对仗工整感,使诗句更加和谐。
  • 拟人:将流光与时间赋予人性,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回顾个人的生活历程,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友人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期望,反映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苏轼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光:象征清澈、宁静,代表内心的平和。
  • 疏竹:象征高洁与孤独,反映诗人内心的情感状态。
  • 玉芝:象征健康与长寿,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望。
  • 蟠桃:象征神仙生活与丰收,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苏轼在诗中提到的“紫极宫”如今被称为什么?

    • A. 庆观
    • B. 紫极观
    • C. 道教庙
    • D. 宫殿
  2. 苏轼几岁时写下这首诗?

    • A. 四十岁
    • B. 四十九岁
    • C. 五十岁
    • D. 六十岁
  3. 在诗中,苏轼用什么象征未来的美好生活?

    • A. 蟠桃
    • B. 玉芝
    • C. 竹子
    • D. 秋天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将进酒》 - 李白
  • 《夜泊牛头》 - 王维

诗词对比

  • 苏轼的《和李太白》与李白的《将进酒》在主题上均涉及对人生的感慨与对理想的追求。李白的诗歌更为奔放豪放,而苏轼则更为沉静内敛,反映出二人不同的个性与生活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苏轼集》
  • 《唐诗三百首》
  • 《诗词鉴赏与分析》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宫词一百首 宫词一百首 宫词一百首 宫词一百首 宫词一百首 宫词一百首 宫词一百首 宫词一百首 宫词一百首 宫词一百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食字旁的字 小治 羽字旁的字 瘠贬 臼字旁的字 不上不落 韶朗 鹤唳猿声 伏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汲古阁本 寝远 蹀躞不下 里字旁的字 鹵字旁的字 束矢 舅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声生势长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