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46: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46:08
久客厌虏馔,蜀人谓东北人虏子。
枵然思南烹。故人知我意,千里寄竹萌。
骈头玉婴儿,一一脱锦衤朋。
庖人应未识,旅人眼先明。
我家拙厨膳,彘肉芼芜菁。
送与江南客,烧煮配香粳。
今日忽不乐,折尽园中花。
园中亦何有,芍药袅残葩。
久旱复遭雨,纷披乱泥沙。
不折亦安用,折去还可嗟。
弃掷亮未能,送与谪仙家。
还将一枝春,插向两髻丫。
长久的客居让我厌倦了北方的饮食,蜀人称东北人为“虏子”。
我空腹思念着南方的美食,老朋友知道我的心意,千里之外寄来竹笋。
那些笋宛如玉婴儿,逐一脱去华丽的锦衣。
厨师恐怕还未认识这些美味,旅行的人却早已看得明白。
我家厨艺拙劣,只有猪肉和杂菜作伴。
我把这些送给江南的客人,烧煮时搭配香米。
今天忽然觉得不快乐,园中花儿都已折尽。
园中的花又有什么呢,只有芍药在微微摇曳。
久旱之后又遭暴雨,纷纷扬扬的泥沙满地。
不折花也无所谓,折去的花又何必惋惜。
我无法将这些花丢弃,送给那位谪仙。
我还想用一枝春花,插入她的两个发髻中。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散文皆具独特风格,尤其擅长以平易近人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感情。
该诗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表达了他对故乡美食的思念以及对友人的关怀。通过竹笋和芍药的意象,传达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友谊的珍视。
《送笋芍药与公择二首》是苏轼在流亡生涯中,寄情于自然、友谊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作。诗中通过竹笋和芍药两种植物,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美好,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家乡的思念。竹笋的寄送代表了朋友之间的关心,而芍药则寓意着美好而短暂的事物。
全诗情感真挚,语言清新,描述细腻,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对南方美食的渴望和对生活的小确幸的珍视。尤其是“今日忽不乐,折尽园中花”的句子,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似乎在诉说着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最后一句“还将一枝春,插向两髻丫”,则是对春天的美好寄托,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诗歌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生活的感慨。在简朴的生活中,仍然不忘与朋友分享美好,展现了诗人乐观的生活态度。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虏子”是指哪里的人?
填空题:诗中“今日忽不乐,折尽园中花”的意思是__。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消极态度。(对/错)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送笋芍药与公择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