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06: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06:27
和存子侄长吟邓都韵
江肥石没浪壮激,水瘦石露滩无声。
丛深鹿来平都重,林槁鹿去平都轻。
消息盛衰有如此,是理见处须分明。
孟叟晚年尽心作,孔圣垂老春秋成。
当知青气命於志,不同万物殊枯荣。
好向先生间心极,万里浮舟人帝城。
这首诗描绘了江水的壮阔与静谧:江面宽广,石头被水淹没,波浪汹涌;而水流细窄时,石头显露,滩涂无声。深丛中,鹿群来来去去,情况不一,重与轻的感觉也随之而变。这种盛衰变化,理应分清楚。孟子晚年竭尽全力创作,孔子在春秋时期也留下了丰厚的学问。要知道青年的气盛与志向不同于万物的枯荣变化。希望能向先生请教,探讨心志,尽管身在帝城,心意却远航万里。
作者介绍:阳枋,宋代诗人,以其清新典雅的风格著称,擅长山水田园诗,深受当时文人推崇。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阳枋对自然景色的感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中,反映出他对事物变化的观察和对人生态度的深刻理解。
阳枋的《和存子侄长吟邓都韵》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与时间流逝的感慨。诗的开头描绘了江河的浩荡与石滩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生活中的不同境遇。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将视角转向鹿群的活动,从而引出盛衰的哲理思考:人世间的兴衰变化如同自然界中的景象,皆有其规律与道理。通过引用孟子与孔子的事迹,诗人强调了志向与生命状态之间的关系,认为年轻人应当把握志向,而不仅仅是随波逐流。
整首诗洋溢着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令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又深邃的思考。阳枋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传达了深邃的人生智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感悟。强调了志向的重要性,借助对比手法,展示了盛衰变化的道理,引导读者认识到年轻人应当把握自己的志向和理想,以面对生活的起伏。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孟叟”指的是谁?
诗中描绘的水流状态是:
诗人提到“青气命於志”,意在强调: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阳枋的《和存子侄长吟邓都韵》与王维的《鹿柴》都有自然描写,但阳枋更倾向于哲理思考,而王维更注重心境的宁静与隐逸。两者都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但视角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