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9:15: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9:15:52
《望江南》
作者:张继先(宋代)
四通九达,青玉交辉。
天作高山,地灵若此。
常相谓曰身处真人之墟,而不知也。
登戏珠峰,以见虎蹲龙蹑,远壁遥岑,皆在其下。
考室在靖,建名榜之,水中花圃中蔬,
山光竹翠,白屋逾静,得其居矣。
昔之思归,见十二篇之曲。
同声相应,故和之。
西源好,仙构占仙峰。
一鹤性灵清我宇,万龙风雨乱霜空。
高静太疏慵。
天地乐,山水静流通。
行坐卧怜尘外景,虚空寂是道家风。
非细乐相从。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风景壮丽的地方,四通八达的道路,青玉般的光辉交织在一起。这里的高山和灵秀的土地,是大自然的杰作。常有人说身处这样的地方就像是置身于真正的仙境,却不知自己身在何处。登上戏珠峰,可以看到猛虎蹲坐,龙在游走,远处的山壁和高峰都在脚下。考室在靖,名榜在水中,花园和菜园相映成趣,山光竹翠,白屋安静,得以安居于此。追忆往昔的归思,仿佛听到十二篇的乐曲。彼此相应的声音因此和谐。西源的美好,仙人居住的仙峰,一只鹤的性灵使我清新,万龙在风雨中交错。高处的宁静让我懒散。天地间的乐趣,山水静静流通。无论行走、坐卧,都怜惜那尘世之外的景象,虚空的寂静是道家的风范。非细致的乐曲相伴。
张继先,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相结合,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望江南》创作于诗人游历之际,正值南宋时期,国家局势动荡,民生困苦,诗人借景抒怀,通过描绘宁静的自然景色,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反思。
《望江南》是一首充满哲理与自然美的诗作,张继先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示了一个理想的栖息之地。诗中描绘的山水景色,既是外在的自然环境,也是内心的宁静寄托。诗人以“青玉交辉”开篇,给读者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仿佛置身于一个仙境之中。接下来,诗人通过描绘高山、静水和竹林,营造出一种超然脱俗的意境,体现了他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热爱。
而在对“真人之墟”的描绘中,诗人似乎在反思人们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的对比。诗中“同声相应”的意象,暗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体现了道家思想中“天人合一”的理念。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不断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清明,达到了一种人、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理想。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景,也蕴含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人生态度。
诗中“青玉交辉”主要描绘了什么?
“真人之墟”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同声相应”表达了什么?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