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拟古》

时间: 2025-07-31 07:07:06

诗句

荆山一何高,上与天门通。

犹闻产玉处,吐气成白虹。

悬藜混燕石,世已无国工。

琢之惧不完,不如在石中。

卞和耻再刖,玉亦悲无穷。

吾今死抱璞,庶以全其躬。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07:07:06

原文展示:

荆山一何高,上与天门通。
犹闻产玉处,吐气成白虹。
悬藜混燕石,世已无国工。
琢之惧不完,不如在石中。
卞和耻再刖,玉亦悲无穷。
吾今死抱璞,庶以全其躬。

白话文翻译:

这座荆山是多么高啊,直通天门。
我依然听说那里出产美玉,气息吐出时如同白色的彩虹。
悬挂的藜草混在燕石之间,世上已无人能工巧匠。
若是琢磨它,恐怕无法完美,不如让它保持在石中。
卞和耻于再度被割手,玉石的悲哀无穷无尽。
我如今死死抱着这块璞玉,愿以此全保我的身躯。

注释:

  • 荆山:指荆山,地名,象征高大。
  • 天门:象征通天之处,寓意高远。
  • :象征美好和珍贵的事物。
  • 卞和:古代著名的工匠,以“卞和耻再刖”表达对失去完美的哀痛。
  • :未经雕琢的玉石,代表原始状态和纯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贝琼,明代诗人,擅长古诗,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及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明代,社会动荡,工匠精神逐渐被忽视,作者通过对玉石的比喻,表达对工艺与美的追求。

诗歌鉴赏:

《拟古》通过对荆山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宏伟与人类的渺小,诗人借玉的象征,表达了对工匠技艺的敬仰与对人性美的追求。诗中“犹闻产玉处,吐气成白虹”一句,展现了玉的珍贵与神秘,白虹则象征着美好与希望。作者通过“悬藜混燕石”,暗示了当今工艺的残缺与失落,传达出对传统工艺的哀叹。

诗的最后两句“吾今死抱璞,庶以全其躬”则是强烈的自我保护与坚守,展现了诗人对纯真与美的珍视。整首诗用典雅的语言,深切的情感,反映出诗人对社会与人生的思考,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与哲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荆山一何高,上与天门通:描绘荆山的高耸,象征着追求高远理想。
    • 犹闻产玉处,吐气成白虹:玉的美丽与稀有,象征着人类追求理想之美。
    • 悬藜混燕石,世已无国工:对工匠技艺的惋惜,表达对美好事物的遗憾。
    • 琢之惧不完,不如在石中:对完美的追求无望,宁愿保留原始状态。
    • 卞和耻再刖,玉亦悲无穷:卞和的故事引申出对美的无尽悲哀。
    • 吾今死抱璞,庶以全其躬:坚守纯真,保护自我。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玉比作人性与理想,表达对美的追求。
    • 对仗:如“荆山一何高,上与天门通”,增强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通过对玉的描绘,表达了对工艺、纯美和理想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意象分析:

  • 荆山:象征高远的目标与理想。
  • :代表美好、珍贵的事物。
  • :象征纯真与未被污染的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荆山”象征着什么?

    • A) 现实的艰难
    • B) 高远的理想
    • C) 人生的悲哀
    • D) 纯真的美好
  2. “吾今死抱璞”中的“璞”指的是什么?

    • A) 精致的玉石
    • B) 未经雕琢的玉
    • C) 破碎的玉石
    • D) 失去的理想

答案

  1. B) 高远的理想
  2. B) 未经雕琢的玉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唐代王维的《终南山》
  • 宋代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 比较贝琼的《拟古》与王维的《终南山》,两者均描绘自然与理想,但王维更侧重于自然的宁静与和谐,而贝琼则带有更多对工艺与人性的思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明代诗人全集》
  • 《诗词鉴赏与解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剪綵 赠写御真李长史 仆久客钱塘有吹笛月下者同旅闻之凄然皆有归 慈恩寺避暑 邻人自金仙观移竹 赠咸阳李少府 闻明上人逝寄友人 长安即事寄友人 赠殷山人 与碧溪上人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浮圆子 历家 贤智 词结尾的成语 龍字旁的字 迩安远至 活色生香 目眩头晕 龜字旁的字 冥郁 匸字旁的字 无可柰何 马达加斯加 戈字旁的字 一字旁的字 忠心贯日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