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和秉国壁间韵》

时间: 2025-04-30 05:31:27

诗句

休话元谈有十,未论前后俱三。

试举归求公案,诸方几个能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31:27

原文展示:

休话元谈有十,
未论前后俱三。
试举归求公案,
诸方几个能参。

白话文翻译:

别再谈论那些关于元谈的十个问题,
也不讨论它们的前后关系。
不妨来举个例子,探讨公案,
各方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参透呢?

注释:

  • 元谈:指的是关于某种哲学或宗教的讨论、理论等。
  • 前后俱三:指出事情的前后关系都被归为三个方面。
  • 公案:在禅宗中,指的是一种修行中的问题或难题,通常用以启发思考。
  • 诸方:各个方面或流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薛公肃,字公肃,号华山,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薛公肃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的敏锐观察著称,作品常常反映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哲学讨论盛行的时代,诗人通过对元谈和公案的讨论,反映了禅宗哲学在当时社会中的影响。诗中展现了作者对哲学深度的探求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哲学问题的思考。开头两句提到“元谈”与“前后”,显示出诗人对哲学讨论的独特见解与态度。诗人似乎在劝诫人们不要陷入繁琐的辩论,而应关注事物的本质。第三句“试举归求公案”则引入了禅宗的公案概念,强调了只有实际的体验和思考才能达到真正的理解。这种强调实践的态度,让人感受到一种追求真理的渴望和对表面争论的反思。最后一句“诸方几个能参”,则是对社会中不同思想流派的质疑,表明在哲学的深邃中,究竟有多少人能够真正理解和参透这些道理。整首诗透露出一种清新、深邃的哲思,给人以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休话元谈有十:劝告他人不要再谈论那些复杂的元谈问题。
  2. 未论前后俱三:强调这些问题的复杂性,并不需要讨论它们的前后关系。
  3. 试举归求公案:引入公案的概念,鼓励用实际例子来探讨问题。
  4. 诸方几个能参:对各个流派的理解能力表示疑问,质疑真正能理解的人有多少。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元谈有十”与“前后俱三”形成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反问:最后一句通过反问的方式,增加了诗中思考的深度和哲理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哲学讨论的反思,强调在众多理论与争论中,真正的理解和参透才是最重要的。诗人对复杂的哲理问题表达了质疑,提倡深入思考和实践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元谈:象征复杂的哲学理论和讨论。
  • 公案:象征禅宗的思考与实践,代表了直接的经验与理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元谈”指的是什么? A. 自然现象
    B. 哲学讨论
    C. 生活琐事

  2. 诗人对“诸方几个能参”的意思是什么? A. 质疑各个流派的理解能力
    B. 赞美不同的理论
    C. 鼓励更多人参与讨论

  3. 诗中提到的“公案”主要与哪个宗教相关? A. 道教
    B. 佛教
    C. 基督教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无常论》:另一首讨论哲理的诗,探讨生命的无常与变化。
  • 《静夜思》:李白的作品,探讨了思乡与人生的哲理。

诗词对比:

  • 比较这首诗与王维的《鸟鸣涧》,前者更注重哲理的探讨,后者则通过自然景象表达情感。两者虽主题不同,但都展现了深邃的思考与情感的交融。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了许多宋代诗人的作品,提供诗人的背景与风格分析。
  • 《禅宗公案集》:详细介绍了公案的由来及其在禅修中的作用。

相关查询

雨中同曹尉王儦岩二首 赋道傍菊 趣成父酿酒用子进家法故及其昆仲 冬日杂兴 以坡公君如大江日千里我如此水千山底为韵作小诗十四首重送在伯盖深有感于斯句云 其三 夜宿沙涡 俗有雪上加霜之谚今日之谓也二诗呈知县契丈教授尊兄 其一 冲雨投宿石佛院次季承留题韵二首 明叔同舟见别于永和 投宿清福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鼙的词语有哪些 单孑独立 齿字旁的字 取燧 赤字旁的字 平生之志 黑字旁的字 履险蹈难 恪居 臣字旁的字 今愁古恨 满子 痛惜 户字头的字 覆舟载舟 蓝筹股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