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26: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26:21
长安秋夕(一作中秋感怀)
戎昱 〔唐代〕
八月更漏长,愁人起常早。
闭门寂无事,满院生秋草。
昨宵西窗梦,梦入荆南道。
远客归去来,在家贫亦好。
八月的夜晚,总是特别漫长,让人愁苦的人常常早早就醒来。
我关上门,独自静坐在家,院子里满是秋草,显得一片荒凉。
昨夜我在西窗下做了个梦,梦见自己走上了荆南的路。
远方的客人回来了,虽然家里贫穷,但在家也觉得不错。
荆南道是古代著名的行旅之路,诗中提及的梦境与归乡情节,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生活的感慨。唐代时期,诗人常以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结合,抒发对时局的感受和对生活的反思。
作者介绍:戎昱,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以清新隽永的诗风著称。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中秋时节,正值秋夜漫漫,诗人通过对夜晚和秋天的描绘,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反映出唐代诗人对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与感受。
《长安秋夕》体现了唐代诗歌的一种典型情感——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状况的感慨。诗歌以“八月更漏长”开头,直接引入了时间的流逝感与愁苦的情绪,给人一种缓慢而沉重的感觉。接着“闭门寂无事”,表达了诗人在孤独中对生活的思考,寂静的环境衬托出内心的愁绪。诗中的“秋草”意象,象征着生命的衰败和秋天的萧瑟,进一步加深了诗的悲凉氛围。
最后两句“昨宵西窗梦,梦入荆南道”与“远客归去来”,则通过梦境的描绘,展现了对家人与故乡的思念。尽管“在家贫亦好”,表明即使生活清贫,回归故乡的心情仍然积极向上,这是对生活的一种接纳和释然,也反映了诗人在困境中的坚韧。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秋夜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与孤独的心情,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悟,反映出人在异乡的无奈与渴望归家的情感,具有深刻的社会和人文内涵。
诗中“八月更漏长”所表达的感情是:
A. 快乐
B. 愁苦
C. 忙碌
D. 沉闷
诗中“满院生秋草”意指:
A. 院子里种满花草
B. 院子显得荒凉
C. 院子里有很多人
D. 院子充满生机
“远客归去来”中的“远客”指的是:
A. 诗人的朋友
B. 诗人自己
C. 诗人的亲人
D. 外乡的旅人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