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甲申感事上香涛师八首 其二》

时间: 2025-04-30 16:21:28

诗句

边愁吹不尽,一夕海门生。

春水送番舶,人烟澹戍城。

将军真惜命,夷狄惯寒盟。

忍泪向孤月,伤心感圣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21:28

原文展示:

边愁吹不尽,一夕海门生。
春水送番舶,人烟澹戍城。
将军真惜命,夷狄惯寒盟。
忍泪向孤月,伤心感圣明。

白话文翻译:

边塞的忧愁难以消尽,昨夜在海门浮现。
春水送走了外来的船只,戍楼旁人烟稀少。
将军真心珍惜生命,外族人习惯与我们交往。
忍不住在孤月之下流泪,心中感伤对皇上的明德。

注释:

  • 边愁:边疆的忧愁,指由于战事和边境生活而生的忧虑。
  • 海门:指通向海洋的港口,此处指海上交通。
  • 春水:春季的水,象征着生机和流动的河流。
  • 番舶:外来的船只,指的是与本国不一样的船只。
  • 人烟澹戍城:人烟稀少的边防城市,戍城指的是守卫边疆的城池。
  • 夷狄:古代对外族的称呼。
  • 寒盟:外族之间的结盟,多指敌对关系。
  • 忍泪向孤月:在孤独的月光下忍不住流泪,表现了思念和悲伤的情感。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确引用经典的历史典故,但“夷狄”一词反映了古代中原社会对外族的复杂情感,既有警惕又有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廖光,近代诗人,生于动荡时期,以诗歌表达对国家和边疆的关切,风格沉郁,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边疆战事频繁的年代,诗人通过描绘边塞的情景,表达对战乱和离别的感伤,反映了士兵和人民的困苦。

诗歌鉴赏:

本诗以边塞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边疆生活和战事的深切关注。首句“边愁吹不尽”,用“吹不尽”形象地描绘了边疆人民常年生活在忧愁中的状态,紧接着“海门生”则暗示了战事的突发和不安。春水送走外族船只,体现了边境的孤独与寂寞。整首诗中,将军对生命的珍惜与外族的“寒盟”形成鲜明对比,显示了士兵在战乱中的无奈与悲伤。最后一句“忍泪向孤月”则是全诗的情感高潮,孤独的月亮映照着诗人内心的悲伤与无助,令人深感动容。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边愁吹不尽:表达了边疆的忧愁难以消散,反映长期的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 一夕海门生:暗示突如其来的战事,海门象征着外来的威胁。
    • 春水送番舶:春水象征着希望,但外来的船只却预示着恐惧。
    • 人烟澹戍城:戍城的人烟稀少,显示了战事带来的孤独感。
    • 将军真惜命:将军对生命的珍惜反映了对战争的无奈。
    • 夷狄惯寒盟:外族的结盟与本国的敌对关系。
    • 忍泪向孤月:在孤独的月光下流泪,表现了深切的思念与伤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忧愁比作吹不尽的风,形象生动。
    • 对仗:如“春水送番舶,人烟澹戍城”,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描绘边疆的艰难与孤独,表达了对战争的痛苦与对平和生活的渴望,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意象分析:

  • 边愁:象征着战争带来的忧虑与不安。
  • 海门:象征着与外界交往的门户,暗示着外族的威胁。
  • 春水:象征着生机,也暗含着流逝与失去。
  • 孤月:象征孤独与思念,反映内心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夷狄”指的是: A. 外族
    B. 本国人
    C. 商人
    D. 学者

  2. “忍泪向孤月”中的“孤月”象征: A. 朋友
    B. 战争
    C. 孤独与思念
    D. 财富

  3. 诗中“将军真惜命”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生命的漠然
    B. 对战争的厌倦
    C. 对生命的珍惜
    D. 对敌人的愤怒

答案:1.A 2.C 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高适《燕歌行》

诗词对比:

  • 《登鹳雀楼》与《甲申感事上香涛师八首 其二》在边塞情感上有共通之处,皆表现了边疆生活的艰苦与对和平的渴望。王之涣的诗中多了几分豪情,而廖光的诗则更显沉重。

参考资料:

  • 《近现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梅花落 在陈操 金钱子  五月五日作 绝句九首 其二 绝句漫兴七首 其三 小重山 桃源忆故人 蒋山寺十月桃花 拜曹娥庙 雨中遣闷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刀字旁的字 天怒人怨 有福同享 屮字旁的字 士字旁的字 督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喻的成语 扑杀此獠 水字旁的字 恒舞酣歌 煌熠 世界遗产 黍字旁的字 蔫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争锋吃醋 人伦并处 强切 选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