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沈睿达》

时间: 2025-05-01 03:11:58

诗句

梦溪笔谈载公之论书曰:书之神韵虽得于心,书之法度必资于学。

分制有法,均停相若,三四合体,上下齐脚,多寡不牵,乃异世作。

今视其帖,信乎其嗜之专而见之卓也。

虽然,艺在当家,习亦有源,存中瞻前,文通比肩。

顾翰墨文章之不殊,而俱未若公之知言。

知言伊何,以神合天。

古人之良,意在笔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11:58

原文展示:

梦溪笔谈载公之论书曰书之神韵虽得于心,书之法度必资于学。分制有法,均停相若,三四合体,上下齐脚,多寡不牵,乃异世作。今视其帖,信乎其嗜之专而见之卓也。虽然,艺在当家,习亦有源,存中瞻前,文通比肩。顾翰墨文章之不殊,而俱未若公之知言。知言伊何,以神合天。古人之良,意在笔前。

白话文翻译:

《梦溪笔谈》中记载了公(沈睿达)关于书法的论述,说书法的神韵虽然源于内心,但书法的法度必须通过学习获得。分割布局有规则,均匀停顿相似,三四个字合为一体,上下脚齐平,字数多少不牵强,这是不同于其他时代的作品。现在看他的帖子,确实相信他对书法的热爱专注且见解卓越。尽管如此,艺术在家中传承,学习也有源头,存中(沈括)在前,文通(沈约)并肩。看书法和文章并无差别,但都不如公(沈睿达)的知言。知言是什么呢?是以神韵合于天道。古人的优秀,意念在笔之前。

注释:

  • 梦溪笔谈:宋代沈括所著的一部笔记体著作,涉及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等多个领域。
  • 公之论书:指沈睿达关于书法的论述。
  • 书之神韵:书法作品中的精神韵味。
  • 书之法度:书法的规则和法度。
  • 分制有法:分割布局有固定的规则。
  • 均停相若:均匀停顿相似。
  • 三四合体:三四个字合为一体。
  • 上下齐脚:上下脚齐平。
  • 多寡不牵:字数多少不牵强。
  • 艺在当家:艺术在家中传承。
  • 习亦有源:学习也有源头。
  • 存中瞻前:沈括(字存中)在前。
  • 文通比肩:沈约(字文通)并肩。
  • 顾翰墨文章之不殊:看书法和文章并无差别。
  • 知言:有见识的话。
  • 以神合天:以神韵合于天道。
  • 古人之良:古人的优秀。
  • 意在笔前:意念在笔之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岳珂(生卒年不详),字子厚,号梦溪,宋代文人,与沈括有交往。沈睿达,即沈括(1031-1095),字存中,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文学家,著有《梦溪笔谈》等。沈括在书法、天文、数学等领域均有卓越成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岳珂对沈括书法理论的赞誉和解读,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书法艺术的重视和沈括在书法理论上的独到见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沈括书法理论的赞誉,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和沈括在书法理论上的卓越贡献。诗中提到的“书之神韵虽得于心,书之法度必资于学”体现了书法艺术的内在精神与外在规则的结合,强调了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岳珂通过对沈括书法作品的描述,如“分制有法,均停相若,三四合体,上下齐脚,多寡不牵”,生动地描绘了沈括书法的独特风格和精湛技艺。最后,岳珂以“知言伊何,以神合天”来总结沈括的书法理论,强调了书法艺术与天道的契合,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书法艺术的高度推崇和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梦溪笔谈载公之论书曰书之神韵虽得于心,书之法度必资于学。” —— 引述《梦溪笔谈》中沈括关于书法的论述,强调书法的神韵源于内心,但法度必须通过学习获得。
  2. “分制有法,均停相若,三四合体,上下齐脚,多寡不牵,乃异世作。” —— 描述沈括书法的布局规则和风格特点,如分割布局有规则,均匀停顿相似,三四个字合为一体,上下脚齐平,字数多少不牵强,这是不同于其他时代的作品。
  3. “今视其帖,信乎其嗜之专而见之卓也。” —— 现在看他的帖子,确实相信他对书法的热爱专注且见解卓越。
  4. “虽然,艺在当家,习亦有源,存中瞻前,文通比肩。” —— 尽管如此,艺术在家中传承,学习也有源头,沈括在前,沈约并肩。
  5. “顾翰墨文章之不殊,而俱未若公之知言。” —— 看书法和文章并无差别,但都不如沈括的知言。
  6. “知言伊何,以神合天。古人之良,意在笔前。” —— 知言是什么呢?是以神韵合于天道。古人的优秀,意念在笔之前。

修辞手法:

  • 比喻:“书之神韵虽得于心,书之法度必资于学”中,将书法的神韵比喻为内心的感悟,法度比喻为学习的结果。
  • 对仗:“分制有法,均停相若”中,“分制”与“均停”,“有法”与“相若”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美感。
  • 拟人:“古人之良,意在笔前”中,将古人的优秀拟人化,意念在笔之前,赋予了古人以生命力和创造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赞誉沈括在书法理论上的卓越贡献,强调书法艺术的内在精神与外在规则的结合,以及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通过描述沈括书法的独特风格和精湛技艺,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书法艺术的高度推崇和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书之神韵:书法作品中的精神韵味。
  • 书之法度:书法的规则和法度。
  • 分制有法:分割布局有固定的规则。
  • 均停相若:均匀停顿相似。
  • 三四合体:三四个字合为一体。
  • 上下齐脚:上下脚齐平。
  • 多寡不牵:字数多少不牵强。
  • 艺在当家:艺术在家中传承。
  • 习亦有源:学习也有源头。
  • 存中瞻前:沈括在前。
  • 文通比肩:沈约并肩。
  • 顾翰墨文章之不殊:看书法和文章并无差别。
  • 知言:有见识的话。
  • 以神合天:以神韵合于天道。
  • 古人之良:古人的优秀。
  • 意在笔前:意念在笔之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梦溪笔谈》的作者是谁? A. 岳珂 B. 沈括 C. 沈约 答案:B. 沈括

  2. 诗中提到的“书之神韵”和“书之法度”分别指什么? A. 书法的精神韵味和规则法度 B. 书法的外在形式和内在精神 C. 书法的学习和实践 答案:A. 书法的精神韵味和规则法度

  3. 诗中提到的“分制有法,均停相若”描述的是什么? A. 书法的布局规则 B. 书法的字体风格 C. 书法的学习方法 答案:A. 书法的布局规则

  4. 诗中提到的“知言伊何,以神合天”强调的是什么? A. 书法的艺术性 B. 书法的理论性 C. 书法的精神性 答案:C. 书法的精神性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沈括的其他著作,如《梦溪笔谈》中的其他篇章,可以进一步了解沈括的科学和文学成就。
  • 宋代其他文人的书法理论,如苏轼、黄庭坚等人的书法论述,可以比较不同文人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和见解。

诗词对比:

  • 沈括的书法理论与苏轼的书法理论对比,苏轼强调书法的自然流畅和个性表达,而沈括更注重书法的规则和法度。
  • 沈括的书法理论与黄庭坚的书法理论对比,黄庭坚强调书法的气韵生动和笔墨变化,而沈括更注重书法的神韵和法度的结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梦溪笔谈》:沈括著,了解沈括的科学和文学成就。
  • 《宋代书法理论研究》:研究宋代书法理论的专著,可以进一步了解宋代文人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和见解。
  • 《宋代文人书法研究》:研究宋代文人书法的专著,可以了解宋代文人书法的风格和特点。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安乐窝中一炷香 观物吟 观棋长吟 三惑 依韵答友人 笺年老逢春八首·只恐人间都未知 和貂褥筇杖二物皆范景仁所惠 依韵和陈成伯著作长寿雪会 答客吟 闲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天华乱坠 包含怠的成语 雕龙绣虎 包含兑的词语有哪些 羿氏舛射 臼字旁的字 殭尸 大陆坡 诪张变眩 草字头的字 腑结尾的成语 白鹤晾翅 追论 伸曳 通文知理 矛字旁的字 竹字头的字 癶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