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12: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12:33
促促复促促,东家欢欲歌,西家悲欲哭。丈夫力耕长忍饥,老妇勤织长无衣。东家铺兵不出户,父为节级儿抄簿。一年两度请官衣,每月请米一石五。小儿作军送文字,旬日一轮怨辛苦。
催促的声音不断传来,东家的人欢喜得想要歌唱,西家的人却悲伤得想要哭泣。丈夫在田里辛勤耕作,长久忍受着饥饿,老妇人则勤劳地织布,长久没有衣服可穿。东家的士兵不出门,父亲忙着为儿子抄写文书。每年两次向官府请领官衣,每月还要申请五石米。小儿子为了参军寄送书信,十天一轮地抱怨着辛苦。
徐照,字元明,号子云,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其作品多描写社会生活,关注民生疾苦,富有同情心。
《促促词》创作于战乱频繁的时期,农民生活困苦,诗中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带来的影响,表达了对普通百姓困境的深切关注。
《促促词》是一首生动而深刻的社会诗,描绘了一个动荡时代的普通人生活。诗的开头“促促复促促”,通过声音的重复,营造了一种紧迫感,立刻吸引读者的注意。接下来的对比描绘了东家和西家的不同境遇,东家因某种原因欢喜,而西家则因生活困苦而悲伤,展现了社会的两极分化。
诗中通过对农民艰苦生活的描绘,反映了他们在战乱和经济压力下的无奈与辛苦。丈夫耕作的“忍饥”和老妇织布的“无衣”不仅展现了他们的辛劳,也揭示了生存的艰难。尤其是“东家铺兵不出户”,暗示了战乱背景下,士兵的无奈与家庭的困扰,使得诗的情感更加深沉。
每年向官府请求官衣和每月申请米,体现了底层百姓在官僚系统下的无助与困境。小儿子的书信更是点明了家庭的牵挂与思念,增添了人性的温度与情感的深度。
总体而言,徐照通过简练而生动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矛盾与普通人的艰辛,令人感同身受,是一首具有强烈社会批判精神的作品。
整首诗通过对家庭生活的细致描绘,深刻反映了战乱中的民生困境,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与底层百姓的辛酸。诗歌充满了对普通人的同情与关怀,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促促”在诗中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西家的悲伤主要是由于什么?
小儿子寄送信件反映了什么?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徐照的《促促词》更关注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李白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体现了不同的诗歌风格与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