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和刘道原咏史》

时间: 2025-07-27 11:43:28

诗句

仲尼忧世接舆狂,臧谷虽殊竟两亡。

吴客漫陈豪士赋,桓侯初笑越人方。

名高不朽终安用,日饮无何计亦良。

独掩陈编吊兴废,窗前山雨夜浪浪。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1:43:28

原文展示:

仲尼忧世接舆狂,臧谷虽殊竟两亡。
吴客漫陈豪士赋,桓侯初笑越人方。
名高不朽终安用,日饮无何计亦良。
独掩陈编吊兴废,窗前山雨夜浪浪。

白话文翻译:

孔子忧虑世事,接舆则显得狂妄,臧谷虽有不同的遭遇,最终都没能逃脱死亡的结局。吴国的客人随意吟唱豪杰的诗篇,桓侯最初也只是戏笑越国的人的言辞。名声虽高,能不朽又有什么用呢?每天饮酒消遣,倒也不失为一种良策。独自合上陈旧的书卷,感怀往日的兴废,窗前的山雨在夜晚如潮水般涌动。

注释:

  • 仲尼:指孔子,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 接舆:古代隐士,以狂妄不羁著称。
  • 臧谷:古代的贤士,虽然有名,但最终也未能善终。
  • 吴客:指来自吴国的客人,这里用以指代那些吟咏豪杰的人。
  • 桓侯:指春秋时期的桓公,最初对越人持有轻视态度。
  • 日饮:意指每天饮酒,表达一种消遣生活的态度。
  • 陈编:指旧书籍,象征着历史和过往的记忆。
  • 兴废:指兴盛与衰败,暗指历史的无常。

典故解析:

  • 仲尼忧世:表明孔子对当时社会的忧虑,这在《论语》中有多次体现。
  • 接舆狂:接舆是一个历史人物,因其狂妄而被后世所传颂,代表了对现实的不满。
  • 桓侯初笑越人方:出自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说明当时对越国的不屑一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和仲,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其作品涵盖诗、词、文、书、画等,风格豪放、清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正值其人生的低谷期。他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咏叹,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苏轼的《和刘道原咏史》是一首关于历史与人生的深刻思考之作。诗中开头提到孔子的忧虑与接舆的狂妄,反映出历史人物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接着,诗人引入吴国客人的豪杰赋,展现了当时社会对英雄人物的追捧与讽刺,似乎在嘲笑这种追求短暂名声的行为。诗人在最后几句中表达了自己对历史兴废的感慨,借助窗前的山雨,营造了一种孤独而又沉思的氛围。

整首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对历史人物的不同命运的描绘,引起读者对名利与生命意义的思考。苏轼以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展现了他对历史的独特见解,体现了他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在动荡时局中的敏感与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仲尼忧世接舆狂:孔子的忧虑与接舆的狂妄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对社会现状的不同态度。
  2. 臧谷虽殊竟两亡:无论境遇如何,最终都难逃死亡,暗示历史的无情。
  3. 吴客漫陈豪士赋:吴国的客人随意地吟唱豪杰的诗篇,表现出对浮华名利的嘲讽。
  4. 桓侯初笑越人方:桓侯对越国人的轻视,反映出当时对不同国家的偏见与看法。
  5. 名高不朽终安用:即使名声再高,也无法免于时间的消逝。
  6. 日饮无何计亦良:以饮酒消遣生活,表现出一种无奈的态度。
  7. 独掩陈编吊兴废:合上旧书,感慨历史的兴衰,反映出对过往的追忆与感伤。
  8. 窗前山雨夜浪浪:窗外的山雨声如潮,营造出一种孤独而沉思的氛围。

修辞手法:

  • 对比:古人与今人、名人与无名之人形成鲜明对比。
  • 象征:窗前的山雨象征着历史的变迁与思考的深邃。
  • 拟人:山雨的声响赋予了自然以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探讨,反映了苏轼对名利、死亡与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无奈与感慨,体现了其深邃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 仲尼:象征仁义与智慧的化身。
  • 接舆:代表隐士与反叛者的形象。
  • 山雨:象征历史的变迁与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仲尼忧世”中的“仲尼”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 A) 孟子
    • B) 孔子
    • C) 荀子
    • D) 庄子
  2. 诗中提到的“吴客”主要指什么?

    • A) 文人
    • B) 武士
    • C) 商人
    • D) 诗人
  3.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 A) 对名利的追求
    • B) 对历史的冷静思考
    • C) 对爱情的怀念
    • D)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答案:

  1. B) 孔子
  2. D) 诗人
  3. B) 对历史的冷静思考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兵车行》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反映历史变迁带来的感慨,诗中对国家的忧虑与个人的悲伤相结合,形成强烈的对比和共鸣。
  • 李白的《将进酒》:围绕人生短暂与及时行乐,表达对名利的轻视,虽主题不同,但都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苏轼诗文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查询

榜下 偶书五首 偶作 长命缕 杂题二首 冯燕歌(一作沈下贤诗) 少仪 华(一作花)下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页字旁的字 髀殖 包含蠖的成语 氏字旁的字 斫方为圆 嘉味 跋扈飞扬 财多命殆 艰难玉成 招降纳顺 肉字旁的字 染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詶抗 月初 毛字旁的字 乚字旁的字 寒木春华 棒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