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估客乐四首》

时间: 2025-07-28 09:56:30

诗句

郎作十里行,侬作九里送。

拔侬头上钗,与郎资路用。

有信数寄书,无信心相忆。

莫作瓶落井,一去无消息。

大艑珂峨头,何处发扬州。

借问艑上郎,见侬所欢不?

初发扬州时,船出平津泊。

五两如竹林,何处相寻博。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09:56:30

原文展示

估客乐四首
作者: 释宝月 〔南北朝〕

郎作十里行,侬作九里送。
拔侬头上钗,与郎资路用。
有信数寄书,无信心相忆。
莫作瓶落井,一去无消息。

大艑珂峨头,何处发扬州。
借问艑上郎,见侬所欢不?
初发扬州时,船出平津泊。
五两如竹林,何处相寻博。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一对恋人分别时的情感。诗中的郎出发十里,侬则送他九里。她拔下头上的钗子,作为他路上的资助。虽然有信可以寄书,但没有信时心中只能相思。不要像瓶子掉入井里,一去不复返。船在峨头启航,去往扬州,不知道郎去往何处。她询问船上的人,是否见过她所心爱的人。当他初发扬州时,船从平津泊出发,五两的钱如竹林般茂盛,哪里可以找到他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 指代情人或爱人。
  • : 指我,这里是女性自称。
  • : 发钗,用于固定发髻的饰物。
  • : 信件,书信。
  • 瓶落井: 比喻失去联系。

典故解析:

  • 扬州: 古代著名的繁华城市,常被用来象征美好的生活和繁华的景象。
  • 平津泊: 指船只停靠的地方,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地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宝月,南北朝时期的诗人,作品多表达情感和生活的细腻观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南北朝时期人们的情感生活,尤其是恋人之间的离别情绪,表达了对爱情的珍视和对分别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估客乐四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恋人之间的深情厚谊,诗中通过对送行场景的描写,展现了女性在分别时的情感波动。开头两句“郎作十里行,侬作九里送”便生动地展示了送别的情景,表达出女性对恋人的眷恋与不舍。接着,女性拔下头上的钗子,象征性地为郎提供了路上的资助,既是物质上的帮助,也是情感上的寄托。

中段提到的“有信数寄书,无信心相忆”,则深刻揭示了她在没有信件的情况下,心中对对方的思念。这种情感的传递,让人感受到离别的痛苦和无奈。后面的比喻“莫作瓶落井,一去无消息”更是将这种无奈推向极致,形象地描绘出失去联系的惶恐。

最后两句通过对船只出发的描绘,展现了对未来的期待与不安,既有对生活的向往,也有对爱人安否的关心。这种情感的交错,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深沉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郎作十里行: 诗的开篇,设定了场景,表明郎要远行。
  2. 侬作九里送: 侬(我)跟随郎行至九里,突出她的依依不舍。
  3. 拔侬头上钗: 侬为郎拔下头钗,象征性的给予他支持。
  4. 与郎资路用: 说明这一行为是为了帮助郎在路上的需要。
  5. 有信数寄书: 有信的时候可以互通消息。
  6. 无信心相忆: 没有信的时候只能相互思念。
  7. 莫作瓶落井: 形象比喻,表达失去联系的恐惧。
  8. 大艑珂峨头: 描绘出船只启航的情景。
  9. 何处发扬州: 提问,显示出对郎去向的关心。
  10. 借问艑上郎: 她向船上的人打听郎的消息。
  11. 见侬所欢不: 询问郎是否还记得她。
  12. 初发扬州时: 回忆郎出发的场景。
  13. 船出平津泊: 提及船只出发的具体地点。
  14. 五两如竹林: 形容资财的富足,带有隐喻。
  15. 何处相寻博: 最后流露出对郎的牵挂与困惑。

修辞手法:

  • 比喻: “莫作瓶落井”用比喻增强了对失去联系的感受。
  • 对仗: 如“郎作十里行,侬作九里送”,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 通过情感表达,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爱情的忠诚与思念,表现了在分别时的情感波动和对未来的无奈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 代表着爱与情感的寄托。
  • : 象征着女性的温柔与对恋人的关心。
  • : 隐喻旅程和人生的无常。
  • : 代表着情感的联系和交流。
  • 竹林: 象征着繁荣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郎作十里行,侬作九里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忧伤
    B. 喜悦
    C. 依依不舍

  2. “拔侬头上钗”中的“钗”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发饰
    C. 书信

  3. 诗中提到的“平津泊”是指什么? A. 一种植物
    B. 船只停靠的地方
    C. 一个城市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的作品,表达了对故国和爱人的思念。
  • 《静夜思》:李白的作品,同样表现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的作品,主题是离别与思念,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作品,描绘离愁别绪,意象丰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南北朝诗歌研究》
  • 《诗经与古诗词的比较》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生查子(再和丞相) 生查子(洪舍人用前韵索冠答谢,并以冠往) 生查子(答洪丞相谢送小冠) 鹧鸪天(同前) 鹧鸪天(同前) 醉蓬来(同前) 满江红 满江红(用前韵) 满江红 永遇乐(寿叶枢密)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言筌 风驰草靡 一部二十四史无从说起 忙忙碌碌 渴尘万斛 蛤蚌 一举手之劳 示字旁的字 绷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足字旁的字 翩若惊鸿 四点底的字 包含宗的成语 履险如夷 风字旁的字 五时 脊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麥字旁的字 包含混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