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0:17: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17:51
原文展示:
为方厓画山就题 倪瓒 〔元代〕 摩诘画山时,见山不见画。 松雪自缠络,飞鸟亦闲暇。 我初学挥染,见物皆画似。 郊行及城游,物物归画笥。 为问方厓师,孰假孰为真? 墨池挹涓滴,寓我无边春。
白话文翻译:
当摩诘绘画山川时,他看到的是山而不是画。 松树上的雪自然地缠绕,飞鸟也显得悠闲自在。 我最初学习绘画时,看到的一切都像是画。 无论是郊外行走还是城市游览,所见之物都归入我的画箱。 我问方厓师父,哪些是虚构的,哪些是真实的? 墨池中的点滴墨水,寄托了我无限的春意。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倪瓒(约1301-1374),字元镇,号云林,元代著名画家、诗人。他的画风清逸,尤擅长山水,诗作亦多表现自然之美和隐逸之情。此诗反映了倪瓒对绘画艺术的理解和追求,以及他对自然与艺术关系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倪瓒为方厓的画作题诗,表达了他对绘画艺术的深刻见解,以及对自然与艺术真伪的探讨。
诗歌鉴赏:
倪瓒的这首诗通过对绘画过程的描述,展现了他对艺术与自然关系的深刻理解。诗中,“摩诘画山时,见山不见画”一句,表明了艺术家在创作时应专注于自然本身,而非仅仅是画面的表现。这种超脱于形式的艺术追求,体现了倪瓒对自然美的纯粹追求。后文通过对比自己初学绘画时的感受,进一步强调了艺术创作中对真实的追求和对自然美的感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艺术家对自然与艺术和谐统一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比自然与艺术的关系,强调了艺术创作中对真实的追求和对自然美的感悟,表达了艺术家对自然与艺术和谐统一的向往。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摩诘”是指哪位唐代诗人? A. 李白 B. 王维 C. 杜甫 答案:B
“墨池挹涓滴”中的“挹”是什么意思? A. 汲取 B. 抛弃 C. 观察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