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定风波(再和前韵药名)》

时间: 2025-05-01 15:06:58

诗句

仄月高寒水石乡。

倚空青碧对禅床。

白发自怜心似铁。

风月。

使君子细与平章。

已判生涯筇竹杖。

来往。

却惭沙鸟笑人忙。

便好剩留黄绢句。

谁赋。

银钩小草晚天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5:06:58

诗词名称: 定风波(再和前韵药名)

作者: 辛弃疾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仄月高寒水石乡。倚空青碧对禅床。白发自怜心似铁。风月。使君子细与平章。已判生涯筇竹杖。来往。却惭沙鸟笑人忙。便好剩留黄绢句。谁赋。银钩小草晚天凉。


白话文翻译:

在那清冷的月光下,水边石乡显得更加幽静。我倚靠在空旷的禅床上,青翠的山色与我相映。白发令我自怜,心却如铁坚硬。风与月的交织,君子们细心地与我商量着人生的道理。我的人生已如同那竹杖一般,来来往往。却让我感到羞愧,那沙鸟在一旁嘲笑我忙碌的身影。不如留住那几句黄绢上的诗句,谁又能赋予它们生命呢?银钩般的小草在晚秋的凉风中摇曳。


注释:

  • 仄月: 指细月或弯月。
  • 倚空: 倚靠在空旷的地方。
  • 禅床: 禅修用的床。
  • 白发自怜: 自己对白发的怜惜。
  • 心似铁: 比喻心志坚定。
  • 使君子: 指有德之人,君子。
  • 筇竹杖: 指用竹子做的拐杖,象征生活的艰辛。
  • 沙鸟: 指在沙地上栖息的小鸟。
  • 黄绢句: 指写在黄绢上的诗句,象征优美的诗歌。
  • 银钩小草: 比喻细小而清新的草。

典故解析:

  • 月亮: 古代文人常以月亮寓意孤独与思乡之情。
  • 竹杖: 象征老年人在生活中的艰辛和坚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军事家。他一生经历了多次战斗,心怀报国之志,作品多表达爱国情怀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定风波》是辛弃疾在晚年时所作,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慨与哲理思考。诗中流露出对岁月流逝的惋惜以及对人生意义的追求。


诗歌鉴赏:

辛弃疾在《定风波》中通过细腻的意象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诗的开头“仄月高寒水石乡”以清冷的月光和水石的乡村景象引入,设定了一个萧瑟的氛围,渗透着孤独与思索。接着“倚空青碧对禅床”,展示出一种宁静的禅意,仿佛在对话与自省。

“白发自怜心似铁”,诗人以白发象征自己的老去,心中的坚定却如铁般不屈,体现了他对生活的反思与坚定不移的信念。后半部分“便好剩留黄绢句”,表达了对诗歌的热爱与追求,诗句如同黄绢上的文字,承载着情感与智慧。

整首诗在优雅的意象中流露出辛弃疾对人生的深思,既有对过往的感慨,也有对未来的期盼,传达出一种超然的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仄月高寒水石乡: 细月映照着冷清的水乡,营造出孤寂的环境。
  2. 倚空青碧对禅床: 诗人静坐于禅床,感受青翠的山水。
  3. 白发自怜心似铁: 对于白发的自怜,内心却坚强如铁。
  4. 风月使君子细与平章: 风月之间,君子们与我讨论人生的道理。
  5. 已判生涯筇竹杖: 人生如同竹杖,来去匆匆。
  6. 来往却惭沙鸟笑人忙: 忙碌的身影让人羞愧,被沙鸟嘲笑。
  7. 便好剩留黄绢句: 不如留住那些优美的诗句。
  8. 谁赋银钩小草晚天凉: 谁能赋予这些小草生命,在晚秋的凉风中摇曳。

修辞手法:

  • 比喻: “心似铁”比喻心志坚定。
  • 拟人: “沙鸟笑人忙”,赋予鸟类人性化的情感。
  • 对仗: 如“风月”与“君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表达,探索了人生的意义与时间的流逝。诗人内心的坚定与对生活的反思,构成了诗的情感基调,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文学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仄月: 代表孤独与清冷。
  • 水石乡: 象征宁静的生活环境。
  • 白发: 代表岁月与人生的经历。
  • 筇竹杖: 象征生活的艰辛与坚持。
  • 黄绢句: 代表诗歌的优美与文化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仄月高寒水石乡,倚空青碧对禅床。 中的“水石乡”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

    • A. 热闹的城市
    • B. 清冷的乡村
    • C. 繁花似锦的花园
  2. 白发自怜心似铁。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受?

    • A. 对年轻的怀念
    • B. 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 C. 对未来的期待
  3. 便好剩留黄绢句。 中的“黄绢句”指的是什么?

    • A. 诗词的创作
    • B. 生活的琐事
    • C. 友人的诗句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 辛弃疾 vs. 李清照: 辛弃疾的《定风波》更多体现了豪放、坚定的民族情怀,而李清照的《如梦令》则显得细腻、柔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与生活的细腻之处。

参考资料:

  • 《辛弃疾诗词全集》
  • 《宋代词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查询

老妇叹镜 田家留客 戴胜词 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 相和歌辞。从军行 泛水曲 荆南赠别李肇著作转韵诗 山居 汴路即事 饭僧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舌字旁的字 戴星而出 蔫头耷脑 槅门 包含卖的词语有哪些 联贴 民圩 以身殉职 猿啼鹤唳 攴字旁的字 鼓字旁的字 采字旁的字 鹵字旁的字 嚚凶 獑胡 来者不拒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