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出塞曲》

时间: 2025-05-07 08:22:13

诗句

鸣笳驱易水,扬旆指桑乾。

将令如汤火,敢嗟行路难。

前锋并蓟队,掎捔总邯郸。

神臂中坚砮,长蛇八阵蟠。

奇兵工炮石,健士斗熊狻。

已尽三韩境,将夷五部坛。

挏酒杯倾乳,征衣浣雪寒。

李苏伤别处,来往几曾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22:13

诗词名称: 出塞曲

作者: 黄衷 〔明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鸣笳驱易水,扬旆指桑乾。将令如汤火,敢嗟行路难。前锋并蓟队,掎捔总邯郸。神臂中坚砮,长蛇八阵蟠。奇兵工炮石,健士斗熊狻。已尽三韩境,将夷五部坛。挏酒杯倾乳,征衣浣雪寒。李苏伤别处,来往几曾看。


白话文翻译:

战鼓声催促着我们渡过易水,旗帜指向桑乾河边。将帅的命令如同火汤般急迫,谁敢叹息行路的艰难?前锋队伍与蓟州的士兵并肩作战,掎捔(戟)兵器总是来自邯郸。神臂(弓)如同坚固的石头,长蛇阵列蜿蜒如盘。奇兵用炮石攻击,勇士们与熊狻(猛兽)搏斗。已经踏平了三韩的疆域,准备征伐五部的坛地。举杯倾酒,乳白的酒水倾泻而出,征衣在严寒中洗去雪花。李苏(李白与苏轼)伤别之地,来来往往几曾见过?


注释:

  • 鸣笳:古代号角声。
  • 易水:古水名,与燕国有关,常用作悲壮离别的象征。
  • 桑乾:古地名,指桑乾河。
  • 将令:将帅的命令。
  • 汤火:比喻急迫、紧急的情况。
  • 掎捔:古代兵器,指戟。
  • 神臂:指强劲的弓。
  • 长蛇八阵:指古代军事阵法。
  • 奇兵工炮石:指巧妙的兵器与炮石。
  • 健士斗熊狻:勇士与猛兽搏斗。
  • 三韩:古代地区,指韩国部分。
  • 五部:指古代五个部落。
  • 倾乳:形容酒的颜色或性质。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黄衷,明代诗人,作品多描写战争与边疆生活,风格刚劲有力。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明代,反映了当时对边疆战争的关注与士兵的豪情,表达了诗人对征战生活的热忱与对故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出塞曲》是黄衷以激昂的笔调描绘边塞战争场景的作品。开篇以“鸣笳驱易水”引入,展现出战斗的紧迫感。易水作为悲壮的象征,暗示着将士们面临的生死抉择。接着,诗人通过“将令如汤火”的比喻,刻画出将领发号施令时的急迫与士兵们的勇敢。

诗中描绘的前锋与蓟队并肩作战,以及“神臂中坚砮”的意象,使人联想到古代军队的骁勇与团结。紧接着的“奇兵工炮石,健士斗熊狻”又表现出战争的残酷与士兵们的英勇。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倾酒杯倾乳”来描写士兵们在寒冷中饮酒的场景,传达出一种悲壮的豪情,既有对战斗的渴望,也有对离别与牺牲的哀伤。

结尾处提到“李苏伤别处”,以李白和苏轼两位文人来表现对故乡的思念,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给整首诗增添了一层文化内涵。整首诗气势磅礴,感情真挚,体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思考和对士人精神的赞美。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鸣笳驱易水:战斗号角声催促士兵们渡过易水,象征离别的悲壮。
    • 扬旆指桑乾:指挥官的旗帜指向桑乾河,预示着战斗将要展开。
    • 将令如汤火:将帅的命令急如热汤,显示出战争的紧迫感。
    • 敢嗟行路难:勇士们不敢抱怨征途的艰辛,体现出他们的决心与勇气。
    • 前锋并蓟队:前锋与蓟州的士兵并肩作战,表现出团结的力量。
    • 掎捔总邯郸:掎捔兵器源自邯郸,展示了古代兵器的精良。
    • 神臂中坚砮:强劲的弓与坚固的石头,暗示战争的残酷与力量。
    • 长蛇八阵蟠:古代军事阵法的复杂与巧妙。
    • 奇兵工炮石:巧妙的兵器与炮石,增强战争的凶险。
    • 健士斗熊狻:勇士与猛兽搏斗,体现士人的英勇气概。
    • 已尽三韩境:已经征服了三韩的疆域,象征着胜利。
    • 将夷五部坛:准备征伐五部部落,表现出扩展领土的决心。
    • 挏酒杯倾乳:倾酒喝酒的场景,暗示士兵们的豪情。
    • 征衣浣雪寒:征战的衣物在寒冷中清洗,传达出艰苦的生活。
    • 李苏伤别处:提到李白和苏轼,抒发对故乡的思念。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将令如汤火”,通过比喻增强了紧迫感。
    • 对仗:整首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 夸张:如“健士斗熊狻”,表现出士兵的勇敢。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战争场景,表达了对士兵英勇无畏精神的赞美,以及对故乡的眷恋与思念。


意象分析:

  • 鸣笳:象征战争的开启与号召。
  • 易水:代表离别与悲壮。
  • 桑乾:象征将士们前进的方向与目标。
  • 汤火:比喻紧急与迫切。
  • 长蛇八阵:象征军事策略与智慧。
  • :象征士兵们的豪情与对生活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出塞曲》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黄衷
    • C. 苏轼
    • D. 杜甫
  2. 诗中的“鸣笳”指的是什么?

    • A. 鸟叫声
    • B. 战鼓声
    • C. 号角声
    • D. 风声
  3. “将令如汤火”中的“汤火”用来比喻什么?

    • A. 温暖
    • B. 轻松
    • C. 紧急
    • D. 平静

答案

  1. B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出塞》:王昌龄的作品,以边塞为题材,表现出战士的豪情与思乡之苦。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的作品,表达对历史和故乡的思考。
  • 诗词对比

    • 黄衷的《出塞曲》与王昌龄的《出塞》均描绘了边塞战争,但黄衷更强调将士的豪情壮志,而王昌龄则更侧重于思乡之情和历史的沉思。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作品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魅力与解析》

相关查询

偶题 鸿 谢主人惠绿酒白鱼 劝酒 寄两浙罗书记 再幸华清宫 闻司空侍郎讣音 吊崔补阙 客厅 山阴故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冯的成语 毋字旁的字 强不凌弱,众不暴寡 病字头的字 虎口之厄 东扭西捏 入字旁的字 析圭分组 沪杭铁路 日侧 隹字旁的字 宛引 胆战心惊 能动性 虫字旁的字 苦劳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