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高阳台 西湖春感》

时间: 2025-05-10 08:46:30

诗句

万绿凝烟,千红泣雨,我来春已堪怜。

楼外阴阴,倚阑莫捲帘看。

裙腰不见当时路,最伤心、苏小坟前。

雨缠绵、春去无声,花落无言。

明朝酒醒逢寒食,怅客中风月,劫后湖山。

柳下笙歌,销魂第六桥边。

旧时燕子犹相识,又双双、飞上湖船。

莫留连,处处啼莺,处处啼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8:46:30

原文展示

万绿凝烟,千红泣雨,我来春已堪怜。
楼外阴阴,倚阑莫捲帘看。
裙腰不见当时路,最伤心苏小坟前。
雨缠绵春去无声,花落无言。
明朝酒醒逢寒食,怅客中风月,劫后湖山。
柳下笙歌,销魂第六桥边。
旧时燕子犹相识,又双双飞上湖船。
莫留连,处处啼莺,处处啼鹃。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景色如烟似雾,万绿之中,千红花瓣在雨中凋谢,我来时春天已显得可怜。楼外阴影重重,倚着栏杆不愿卷起帘子观看。曾经的路途已不再可见,最让我伤心的是苏轼的坟前。春雨绵绵,春天悄然逝去,花瓣无声落下。明天酒醒正值寒食节,心中对湖山的情怀在浩荡的风月中回荡。柳树下笙歌如醉,令我魂牵梦萦的正是那第六桥边。旧时的燕子还相识,如今又双双飞向湖上的船只。不要留恋,四处都有莺啼,四处都有杜鹃的鸣叫。

注释

  • 万绿凝烟:形容春天的绿色如烟雾般凝聚。
  • 千红泣雨:形容花朵在雨中显得可怜,似乎在哭泣。
  • 苏小坟:指的是苏轼的坟墓,表达对这位诗人的怀念。
  • 寒食:指寒食节,春季传统节日,纪念介之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伯驹(1899-1966),字公华,号书庐,近现代著名书法家、收藏家和诗人。他擅长古典诗词,作品常表现出对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高阳台 西湖春感》写于西湖春天的时节,诗人在这个美丽的环境中,感受到了春天的凋零与往事的追忆。诗作反映了对过往的思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高阳台 西湖春感》是一首充满春日气息却又带有淡淡忧伤的词作。诗中描绘了西湖春天的美丽景色,万绿与千红交织,形成一幅生动的春日画面。然而,春天的美丽背后却隐藏着诗人内心的忧伤,尤其是在提到苏小坟时,诗人通过对苏轼的追忆,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和往昔岁月的怀念。雨缠绵的描写,似乎在暗示着春天的无声逝去,花朵的凋零更是为这份伤感增添了几分沉重。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对未来的期许与对过去的眷恋形成鲜明的对比。即便明天是寒食节,酒醒后仍会感受到湖山的风月,但这些美好的事物也难掩心中的孤寂。柳下的笙歌与燕子的飞舞,虽然充满生机,但却无法驱散诗人心中的忧愁。全诗在春天的美景中交织着对生命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悟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万绿凝烟,千红泣雨:描绘春天的景色,表达春天的生机与美丽。
  2. 我来春已堪怜:表达诗人对已逝春天的惋惜。
  3. 楼外阴阴,倚阑莫捲帘看:描写诗人对外界的沉思,倚栏不愿看外面的景象。
  4. 裙腰不见当时路:对往昔的怀念,已无法重返当初的路。
  5. 最伤心苏小坟前:表达对苏轼的思念与哀伤。
  6. 雨缠绵春去无声,花落无言:春天悄然离去,花瓣无声凋零。
  7. 明朝酒醒逢寒食:暗示未来的寒食节,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8. 怅客中风月,劫后湖山:对湖山美景的感叹与对往日的追忆。
  9. 柳下笙歌,销魂第六桥边:描绘柳树下的欢乐场景,令人陶醉。
  10. 旧时燕子犹相识:象征着对过去美好事物的怀念。
  11. 又双双飞上湖船:描绘燕子飞舞的生动场景。
  12. 莫留连,处处啼莺,处处啼鹃:劝诫自己不要沉迷于美好景色,反而应面对现实。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景色比作烟雾,形象生动。
  • 拟人:花落无言、春去无声,赋予自然事物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万绿凝烟,千红泣雨”,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与凋零,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展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伤感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意象分析

  • 万绿: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勃勃生长。
  • 千红:代表春天的繁花似锦,同时也暗示其短暂。
  • 苏小坟:象征对历史文化的追思与敬仰。
  • 柳下笙歌:象征欢乐与生机,形成与伤感的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苏小坟”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李白
    • B. 苏轼
    • C. 杜甫
  2. 诗中“明朝酒醒逢寒食”是指哪个节日?

    • A. 清明
    • B. 中秋
    • C. 寒食
  3. 诗中所描绘的春天的景象是:

    • A. 万绿与千红
    • B. 白雪皑皑
    • C. 秋风萧瑟

答案

  1. B. 苏轼
  2. C. 寒食
  3. A. 万绿与千红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同样表现春天的感慨与思乡之情。
  • 《桃花源记》(陶渊明):描绘自然美景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高阳台 西湖春感》《春望》的比较:两首诗均描绘春天的景色,但《春望》更多地表现了对国家的忧虑,而《高阳台》则充满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忆秦娥(赏雪席上) 忆秦娥 阮郎归(上苑初夏侍宴,池上双飞新燕掠水而去,得旨赋之) 采桑子(清明) 忆秦娥(邯郸道上望丛台有感) 忆秦娥 鹧鸪天(了堂净惠师示予寒食感怀二阕,因次其韵) 壶中天慢 浣溪沙(樱桃) 青玉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两点水的字 包含作的成语 夹单 鬲字旁的字 木字旁的字 辵字旁的字 不器之器 交股刀 蜩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瞎说八道 旷工 万代之业 嫠居 禾黍之伤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包含联的词语有哪些 维摩 谬悠之说 白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