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2:33: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2:33:52
曾觌的《忆秦娥》
西风节。碧云卷尽秋宵月。
秋宵月。关河千里,照人离别。
尊前俱是天涯客。那堪三载遥相忆。
遥相忆。年光依旧,渐成华发。
在西风送爽的节气里,碧蓝的云彩卷走了秋夜的明月。
在这秋夜的明月下,关山河流千里,映照着人们的离别情景。
酒杯前,四处皆是天涯的旅客。怎能忍受三年间的遥远思念?
遥远的思念啊,时光依旧如昔,渐渐头发已经花白。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无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对秋夜明月、离别情景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与人生无常的感慨。
作者介绍: 曾觌(生卒年不详),字子美,号白云,南宋时期的诗人。他的诗风婉约,擅长描绘离情别绪,情感细腻而深邃。
创作背景: 《忆秦娥》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之时,诗人因离别故人而感慨万千,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与人生短暂的感慨。
《忆秦娥》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诗人在西风送爽的季节中,通过描绘秋夜的明月和远方的山河,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诗中的“西风节”与“碧云卷尽秋宵月”相互呼应,营造出一种清冷的秋夜氛围。明月的照耀象征着思念的光芒,尽管人与人之间相隔千里,但那份情感却依然如月光般明亮。
接着,诗人用“尊前俱是天涯客”,揭示了身边的聚会并不能消弭内心的孤独与思念,那些天涯旅客的共同饮酒,也只是掩盖内心的空虚。三年的思念不仅仅是时间的流逝,更是一种情感的累积与沉重。“年光依旧,渐成华发”一语,令人感受到岁月无情,思念的苦涩在时间的长河中愈发明显。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与优美的意象,深刻地表达了对离别、思念以及时间流逝的感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离别的感伤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表现了人们在面对离别时的脆弱和对过往的怀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忆秦娥》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曾觌
C. 杜甫
D. 苏轼
诗中提到的“西风节”指的是哪个季节?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年光依旧,渐成华发”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B. 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C. 对春天的期待
D. 对离别的欢喜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曾觌的《忆秦娥》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但曾觌的作品更侧重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而李清照则更增强了对爱情的细腻描绘。两者在情感的表达上各具特色,反映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深度。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