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08: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08:58
寒月凄魂,湖波荡魄,残年万里归来。
三载征轮,团圞算是今才。
浮云便有看山兴,约同心,吊古荒台。
渺尘埃,钴鉧潭边,一片苍苔。
萍踪已分飘零惯,只长头弱弟,愁抱难开。
霜鬓无情,那堪镜里潜催。
秋风屡负连床约,促飞鸿急响凄哀。
悄裴徊,知否邮亭,一样羁怀。
在寒冷的月光下,魂魄凄凉,湖水荡漾令人心颤,残年归来的路途遥远。
三年的征程,算是今天才团圆。
浮云之上也引起了看山的兴致,约定同心,缅怀古老的荒台。
在渺小的尘埃中,钴鉧潭边满是苍苔。
漂泊的踪迹已经分开,飘零成习,只剩下年幼的弟弟,难以打开愁苦的怀抱。
霜白的鬓发无情,怎堪在镜中潜移默化地催促。
秋风屡次辜负了床头的约定,催促飞鸿发出急促的哀鸣。
我在悄然徘徊,知道吗,邮亭里也是一样的羁怀。
李恰,清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常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历史的感悟为主。
这首诗写于诗人旅途中,收到弟弟的书信,激发了他对亲情的思念与对过往岁月的回忆。
《高阳台 邵陵途次得舍弟书,却寄并呈彭暄午》展现了诗人对亲情的深切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全诗通过寒冷的月光与波荡的湖水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诗人以“残年万里归来”开篇,点明了归家的艰难与遥远。
在经历了三年的征途后,诗人终于得以团聚,但内心的复杂情感却让人感到沉重。浮云之上,诗人对山水的向往显得尤为强烈,似乎在寻找一丝慰藉。诗中的“苍苔”和“萍踪”则象征着流逝的时光与亲情的分离,表达了对亲人不在的无奈与愁苦。
随着秋风的到来,诗人再一次感受到失约与孤独,飞鸿的急促哀鸣更是让人心生惆怅。结尾的“邮亭”不仅是对远方亲人的寄托,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映射,彰显了他内心深处的孤寂与惆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寒月”表现了什么情感?
“萍踪已分”意指什么?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