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清平乐 咏水仙花》

时间: 2025-05-07 09:50:09

诗句

玉肌消瘦。

彻骨熏香透。

不是银台金盏酒。

愁杀天寒翠袖。

遗珠怅望江皋。

饮浆梦到蓝桥。

露下风清月惨,相思魂断谁招。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50:09

原文展示

清平乐 咏水仙花
作者: 白朴 〔元代〕

玉肌消瘦。彻骨熏香透。
不是银台金盏酒。愁杀天寒翠袖。
遗珠怅望江皋。饮浆梦到蓝桥。
露下风清月惨,相思魂断谁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水仙花的娇美与幽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离别的惆怅。开头描写水仙的肌肤如玉般消瘦,散发着沁人心脾的香气,并不是银台上的美酒让人陶醉,而是寒冷的天气使得诗人愁苦。诗人遥望江边,怀念过去,梦中似乎回到了蓝桥。露水滴落,风清月冷,思念之情如同断魂,无人能够安慰。

注释

  • 玉肌:形容水仙花的花瓣洁白如玉,娇嫩。
  • 消瘦:瘦弱、纤细,体现水仙花的柔美。
  • 彻骨:形容香气非常浓烈,深入骨髓。
  • 银台金盏:指奢华的饮酒器皿,象征富贵。
  • 翠袖:指盛装的女子,象征美好和青春。
  • 遗珠:比喻珍贵的事物被遗弃或怀念。
  • 江皋:江边的岸边,象征思念的地点。
  • 蓝桥:指与友人相聚的地方,象征美好的回忆。
  • 相思魂断:形容思念到极致,心如刀绞。

典故解析

  • 蓝桥:此处可能指代古代传说中的蓝桥,与友人相聚之地,常用于表达思念与离别的情感。
  • 露下风清月惨:营造了一种清冷的氛围,反映了内心的孤寂和愁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朴,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和诗人,是元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作品多以抒情见长。白朴的诗风清新婉约,常通过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清平乐 咏水仙花》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内心孤寂之时。水仙花在传统文化中常与清高、孤傲相联系,诗人借水仙花抒发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现实的失落感。

诗歌鉴赏

这首《清平乐 咏水仙花》以水仙花为主线,描绘了其美丽的外形和浓郁的香气,传达出诗人深切的情感。开篇以“玉肌消瘦”描绘水仙花的娇美,生动形象。接下来的“彻骨熏香透”则强调了水仙花的芳香,形成了视觉与嗅觉的双重感受。诗中不仅表现了对水仙花的赞美,更通过“愁杀天寒翠袖”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伤,似乎水仙花的美丽与自己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

“遗珠怅望江皋”一句,诗人遥望江边,思绪飘回过往的美好时光,流露出对过去的怀念与惆怅。尾联“露下风清月惨,相思魂断谁招”,则将情感推向高潮,展现出深沉的思恋与无奈。整首诗通过精练的语言与生动的意象,成功地表达了诗人对水仙花的赞美与内心情感的交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玉肌消瘦:水仙花的花瓣如玉般消瘦,描绘出其美丽。
  2. 彻骨熏香透:香气扑鼻,沁人心脾,增强了水仙花的魅力。
  3. 不是银台金盏酒:强调水仙的美在于其自然之香,而非奢华的酒宴。
  4. 愁杀天寒翠袖:寒冷的天气使得诗人感到愁苦,显得更加孤独。
  5. 遗珠怅望江皋:怀念过去的美好,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6. 饮浆梦到蓝桥:梦中回到与友人相聚的地方,展现出对友谊的渴望。
  7. 露下风清月惨:描绘清冷的夜晚,营造孤寂的氛围。
  8. 相思魂断谁招:思念至深,内心无助而孤独,表现出无奈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仙的美丽比作“玉肌”,增强了形象感。
  • 拟人:通过“相思魂断”,赋予情感以生命,突显思念的深切。
  • 对仗:如“露下风清月惨”,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水仙花的美丽与香气,引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无奈和惆怅,展现了一种清新而又略带忧伤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仙花:象征着清高、孤寂的美。
  • 江皋:代表着思念与回忆的地点。
  • 蓝桥:象征着友谊与美好时光的寄托。
  • :常常象征着孤独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水仙花的美丽被比作什么?

    • A. 银台
    • B. 玉肌
    • C. 金盏
  2. 诗中提到的“蓝桥”象征什么?

    • A. 友谊
    • B. 财富
    • C. 孤独
  3. “露下风清月惨”中的“月”通常象征什么?

    • A. 快乐
    • B. 孤独
    • C. 富贵

答案

  1. B. 玉肌
  2. A. 友谊
  3. B. 孤独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白朴 vs. 李清照:两位诗人都善于通过自然景物抒发内心情感,白朴侧重于孤独与思念的表达,而李清照则更多关注于个人情感的细腻变化。
  • 白朴 vs. 苏轼:苏轼的作品常具豪放之气,而白朴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一种柔美的忧伤。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白朴传记与评论》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昌山峡 正阳道中 凤凰台 魏太和铜熨斗歌沈西雍太守所藏 宝剑篇别同年黄方舟中翰 和友人韵(四首) 读贾谊王粲传 春日郊行 窗灯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建之底的字 满车而归 力字旁的字 临事屡断 广字头的字 盘升 恩深义重 记忆犹新 从前到后 敬贤重士 田字旁的字 枕席过师 外手 还立 克字旁的字 田开头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