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席上歌水调》

时间: 2025-05-07 07:12:18

诗句

馀声宛宛拂庭梅,通济渠边去又回。

若使炀皇魂魄在,为君应合过江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12:18

原文展示:

席上歌水调
罗隐 〔唐代〕
馀声宛宛拂庭梅,
通济渠边去又回。
若使炀皇魂魄在,
为君应合过江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春日宴席上,听到梅花的余音轻轻拂过,灵动而悦耳。梅花的声音仿佛在通济渠边反复往返回荡。假如大唐炀帝的灵魂还在,他一定会越过长江,来为你歌唱。

注释:

  1. 馀声:余音,残存的声音。
  2. 宛宛:形容声音轻柔而婉转。
  3. :轻轻拂过,触碰。
  4. 庭梅:庭院中的梅花。
  5. 通济渠:古代的水渠,连接河流。
  6. 炀皇:指的是隋炀帝杨广,以奢华著称。
  7. 魂魄:灵魂和精神。
  8. 过江来:意指跨越长江,形象地表达炀帝的气势。

典故解析:

这首诗提到的“炀皇”是指隋朝的炀帝,他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以奢侈和好大喜功闻名。诗中提到他的灵魂,意在表达对过去繁华的怀念和对盛世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罗隐(833年-909年),唐代诗人,字梦阮,号景云,晚号山人。他以诗才著称,尤其擅长写乐府和五言诗。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诗人生活的时期,因诗中提到的炀帝反映了对历史盛景的怀念和对当下现实的思考,表现出一种对过往辉煌的追忆。

诗歌鉴赏:

罗隐在这首《席上歌水调》中,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宴席上的春景和梅花的声音,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开篇以“馀声宛宛拂庭梅”引出,营造出一种轻柔而富有生机的意境,梅花的清香和余音似乎在空气中飘荡,令人陶醉。接着通过“通济渠边去又回”的描写,增强了这种声音的灵动感,仿佛让人身临其境,感受到春日的气息和自然的韵律。

最后两句“若使炀皇魂魄在,为君应合过江来”,则将诗的意境提升到历史的高度,借用炀帝的形象,表达了对过往繁华的追忆,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渴望。这种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使得诗歌更具深度和层次,令人思索。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馀声宛宛拂庭梅:声音轻柔地拂过庭院的梅花,传递出春的气息。
    • 通济渠边去又回:声音在水边回荡,形成一种和谐的自然景象。
    • 若使炀皇魂魄在:假如隋炀帝的灵魂仍在,这里引出历史的对比。
    • 为君应合过江来:暗示炀帝的豪情壮志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2.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梅花的声音比作余音,生动形象。
    • 拟人:声音如人般轻柔,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诗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3. 主题思想

    • 诗歌表达了对春日美好的向往和对历史繁华的怀念,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意象分析:

  1. 梅花:象征着坚韧和美好,表现出春天的生机和希望。
  2. 余声:代表着逝去的美好,寄托了对往昔的追忆。
  3. 渠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变化,映衬出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炀皇”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隋炀帝
    B. 唐太宗
    C. 汉武帝

  2. 诗中描绘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A. 梅花
    B. 菊花
    C. 桃花

  3. 诗人通过“余声宛宛”传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悲伤
    B. 喜悦
    C. 怀念

答案

  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的作品,描绘春日的美好。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韦应物的作品,表达春天的景象与情感。

诗词对比

  • 比较罗隐的《席上歌水调》和杜甫的《春望》,两者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罗隐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国家的命运与民生的疾苦。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经典唐诗选集,包含多位唐代诗人的作品。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对古典诗词进行详细的解读与分析。

相关查询

夜行宿湖头寺 游汉州西湖 村舍 六月十夜风月佳甚起坐中庭有作 寓蓬莱馆 舟中晨起 晚步 幽思 五杂组 梦中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击石拊石 咨牙俫嘴 臣字旁的字 嬖艳 包含萋的词语有哪些 十字旁的字 青字旁的字 覆舟 角字旁的字 不衰 髟字旁的字 画地作狱 耘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投之豺虎 衡短论长 目想心存 变徵之声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