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罗隐题诗石》

时间: 2025-05-02 22:48:01

诗句

诗名鼎鼎号三罗,藜杖经从石上过。

铁画银钩难辨认,雨霖日炙莫镌磨。

幽泉添砚潺湲响,明月生波感慨多。

小立西风吹鬓发,碧罗深处听渔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2:48:01

原文展示:

罗隐题诗石
作者: 陈宋辅 〔宋代〕

诗名鼎鼎号三罗,
藜杖经从石上过。
铁画银钩难辨认,
雨霖日炙莫镌磨。
幽泉添砚潺湲响,
明月生波感慨多。
小立西风吹鬓发,
碧罗深处听渔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标题和作者都赫赫有名。
我用拐杖经过那块石头。
那铁画银钩的字迹难以辨认,
雨水和阳光下的磨损也不容易印刻。
幽幽泉水为我的砚台添上潺潺的声音,
明亮的月光照耀着水波,令人感慨良多。
我站在西风中,吹拂着鬓发,
在碧绿的罗深处聆听渔歌。

注释:

  • 罗隐:指唐代诗人罗隐,以诗名闻名。此处可能暗指他对后世诗人的影响。
  • 藜杖:一种用藜草制成的拐杖,象征着老人或行走不便的人。
  • 铁画银钩:形容字迹刚劲有力,像铁画银钩一样。
  • 雨霖:指雨滴与细雨,意指天气的变化。
  • 潺湲:流水声,形容水流的声音。
  • 碧罗:可能指碧绿的罗地,象征美好的自然环境。
  • 渔歌:渔民唱的歌,代表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陈宋辅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以其工整的诗风和清新的意象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生哲思,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一次游历中所作,诗人借助自然景色抒发对生活的思考,同时也怀念古代诗人的辉煌和成就。

诗歌鉴赏:

《罗隐题诗石》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和哲理思考的诗作。诗中,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展现了他对古代诗人的崇敬和对自身处境的感慨。首句开篇即提及“罗隐”,点明了诗歌的主旨,紧接着用“藜杖”描绘出一种游历的情景,带有一种隐逸的气质。接下来的“铁画银钩”则通过形象的比喻,展现了古诗词的力量与魅力,尽管时光流逝,字迹依然难以辨认,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无情。诗人借“幽泉添砚”与“明月生波”两句,表达了自然的和谐美好,流淌的泉水与明亮的月光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最后两句则描绘了诗人在西风中轻立,感受到自然的惬意,同时听到渔歌,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有对古代文学的追怀,也有对当下生活的感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诗名鼎鼎号三罗:点明诗人对罗隐的敬仰,暗示此地与其有关。
    • 藜杖经从石上过:描绘诗人拄着拐杖经过石头,表现出一种行走的状态,富有生活气息。
    • 铁画银钩难辨认:形容古代名人的诗词字迹历经风雨,仍旧难以完全辨认,反映时间的无情。
    • 雨霖日炙莫镌磨:即便是雨水和阳光的侵蚀,也难以完全抹去那些印记,象征着作品的持久性。
    • 幽泉添砚潺湲响:泉水流动,给砚台增添了声响,显示出自然的灵动。
    • 明月生波感慨多:明月照耀水面,激起波澜,令诗人感慨万千。
    • 小立西风吹鬓发:诗人站在西风中,感受到自然的气息,体现了他的闲适和自在。
    • 碧罗深处听渔歌:碧绿的罗深处,渔民的歌声悠扬,象征着宁静的生活。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铁画银钩”,比喻诗词的力量和美。
    • 拟人:泉水的声音与月光的波动,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保持了对称的美感,增强了韵律。
  • 主题思想:这首诗体现了对古代文化的怀念,对自然美的向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思,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闲适与宁静。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石头:象征着历史和记忆。
    • 泉水:代表着自然的灵动与生机。
    • 明月:象征着理想与思考的明亮。
    • 西风:传递出一种孤寂与思索的感觉。
    • 渔歌:象征着宁静的生活和对自然的向往。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罗隐”是指哪位诗人?

      • A. 李白
      • B. 杜甫
      • C. 罗隐
      • D. 白居易
    2. “幽泉添砚潺湲响”中“潺湲”主要描述了什么?

      • A. 风声
      • B. 雨声
      • C. 水声
      • D. 笑声
    3. 诗中表现诗人感慨的意象是什么?

      • A. 石头
      • B. 明月
      • C. 渔歌
      • D. 西风
  • 答案

    1. C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王之涣
    • 《静夜思》 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诗词对比

    • 同样表现孤独与思考的《登高》,通过描写自然景观,抒发诗人身处时局的感慨。
    •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陈宋辅更强调自然的声响和生活的宁静,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代诗词解析与赏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六州歌头 渊明祠 满江红 其三 都下作 水龙吟 其三 九日次前韵 水调歌头 其四 次韵别张梦卿 踏莎行·醉拈黄花 青山远 相思引 金蕉叶·行思坐忆 水龙吟·汉江流入苍烟 水调歌头·一叶堕金井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飞土逐肉 己字旁的字 桂玉之地 矛字旁的字 潨潺 耳刀旁的字 贞称 拉捋自坏 自字旁的字 撒手长逝 玉柱擎天 包含钧的成语 元府 又字旁的字 恣肆 昧地瞒天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