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7:34: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34:05
《减字木兰花(痴)》
作者:沈瀛 〔宋代〕
心如皎止。何必佯痴藏暗喜。
聋不听风。要得人情内外通。
半醨半酒。痴黠恺之真短寿。
莫折随何。宁可书痴胜彼多。
高祖折随何为腐儒。
心如明亮的月光,何必假装痴情而藏着暗自的欢喜;
耳聋地听不见风声,想要获得人情世故的理解,内外都要相通。
一半是酒,一半是醇香,痴情和机智的真实都是短暂的生命;
不要随波逐流,宁可在书卷中痴迷,也胜过那些贪图繁华的人。
高祖为何要折磨那些腐朽的儒者呢?
作者介绍:沈瀛,宋代诗人,擅长词赋,风格清新脱俗,常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社会动荡与文化重压的背景下,诗人反映了对人情世故的思考以及对传统儒学的质疑。
这首《减字木兰花(痴)》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思,展示了作者对人情世故、痴情与世俗智慧的深刻思考。开头以“心如皎止”展现出一种清澈明亮的心境,接着提出“何必佯痴藏暗喜”,表达了对虚假情感的批判,强调真实情感的重要性。接下来的“聋不听风”则进一步探讨了对世俗人情的理解与认知,提示人们在生活中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理解力。
“半醨半酒”的意象既暗示了生活的享乐,也折射出人生的短暂和无常,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慨。最后,诗人呼吁人们应当保持一份痴迷于书卷的纯真,而不是随波逐流,甚至质疑高祖对腐儒的态度,显示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反思,既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又表现了对其局限性的批判,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表达的生动性与情感的深度。比如,“心如皎止”运用了明亮的意象来象征内心的清晰,而“半醨半酒”则通过对比突显生活的复杂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真情与世俗之间的张力,反映了对传统儒学的不满与对真实情感的追求,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深刻思索与对人心的关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心如皎止”意指什么?
A. 心情愉快
B. 内心清明
C. 心情复杂
“莫折随何”表达了什么思想?
A. 随波逐流
B. 坚持自我
C. 追求名利
诗人对“腐儒”的态度是?
A. 尊重
B. 反感
C. 无所谓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沈瀛与李清照的作品均体现出对情感的细腻描绘,但沈瀛更侧重于对人情世故的反思,而李清照则多表现女性的柔情与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