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9:32: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32:46
不如知止。看尽世间无可喜。心热生风。王老门前问仲通仲淹王通。六经如酒。一句中人仁者寿。仁道伊何。要处还他静处多。
不如懂得适可而止。在这个世间看尽了没有什么值得高兴的事。内心热情如火,心中生出风波。王老在门前询问仲通、仲淹和王通。六经经典如同美酒,深入其中一句便能让仁者长寿。仁道究竟在何处呢?重要的地方还是要回归那宁静的境地。
沈瀛,字子华,号松溪,宋代诗人。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人生、历史的思考,常常带有哲理性。
此诗创作于宋代,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沈瀛在历史的变迁中反思人生的意义,强调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这首诗通过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表达了对世间繁华的淡然态度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开篇“不如知止”,直接点出主题,强调人应当懂得适可而止,放下对物质的追求。接着,“看尽世间无可喜”则反映出一种对繁华世事的无奈与失望。接下来提到“心热生风”,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波澜与激情,似乎在表达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
王老门前的询问,象征着对智慧与知识的渴求,而“六经如酒”的比喻则形象地表现了经典的深刻与美好。通过对经典的品味,能够让“仁者寿”,显示了道德与智慧的价值。最后以“要处还他静处多”结束,传达出一种归于内心平静的理想,强调了内心的宁静才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话、比喻等修辞手法,构建了一个内外对照的世界,既有对社会的观察,也有对自身的反思,展现了深邃的哲理和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强调内心的宁静与智慧,倡导人们在繁华的世事中寻找自我的归宿。
“不如知止”是什么意思?
“六经如酒”是比喻什么?
诗中提到的“王老”指的是谁?
答案:
比较沈瀛的《减字木兰花》与陶渊明的《饮酒》,两者均表达了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但沈瀛更加关注社会变迁对内心的冲击,而陶渊明则更倾向于对自然的赞美与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