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春郊独步》

时间: 2025-08-03 14:36:34

诗句

半面山滩半水滨,携筇得得独寻春。

桃争映面怜新雨,柳欲扬眉认故人。

茅屋几家成小集,芳郊一路绝纤尘。

牧童指点平桥路,草软花稠近禊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3 14:36:34

原文展示

春郊独步
作者: 徐寅吉 〔清代〕

半面山滩半水滨,
携筇得得独寻春。
桃争映面怜新雨,
柳欲扬眉认故人。
茅屋几家成小集,
芳郊一路绝纤尘。
牧童指点平桥路,
草软花稠近禊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郊外风景,作者独自一人手持竹杖,漫步在半山半水的地方。桃花在新雨后显得格外娇艳,柳树仿佛在向朋友打招呼。几户茅屋聚集在一起,芳香的乡间小路上没有尘埃。牧童指着平坦的桥告诉我去的路,草地柔软,花儿繁茂,正值春天的祭祀时节。

注释

  • 半面山滩:指山与水交接的地方,描绘春天的自然环境。
  • 携筇得得:携带竹杖,形容行走的声音,表达悠闲的心情。
  • 桃争映面:桃花争相开放,映照着面庞,形容花的美丽。
  • 柳欲扬眉:柳树似乎在向人致意,拟人化表现柳树的生动。
  • 茅屋几家:几间茅草屋,形象地描绘乡村的宁静。
  • 芳郊一路绝纤尘:芳香的乡间小路上没有尘埃,形容环境的清新。
  • 牧童指点:牧童告诉我前进的方向,象征着纯真与自然。
  • 草软花稠:草地柔软,花朵繁盛,体现春天的生机。

典故解析

  • 禊辰:古代春天的节日,主要与春季的祭祀活动有关,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寅吉,清代诗人,字子真,号松隐,生于明末,卒于清初。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田园山水为题材,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春郊独步》写于春天,反映了作者在郊外独自漫步时的愉悦心情。诗中描绘的美丽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春郊独步》是一首描写春天郊外美景的诗,展现了作者在自然中独自漫步的宁静与愉悦。开篇以“半面山滩半水滨”描绘了山水相依的自然环境,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接着,作者通过对桃花与柳树的形象描写,传达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气息,桃花的娇艳与柳树的生动相互映衬,体现了春天的美丽与丰盈。

诗中“茅屋几家成小集”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温馨,这几户人家似乎在春天的阳光下显得格外和谐,呼应着“芳郊一路绝纤尘”的意境,展现了一个远离喧嚣、回归自然的理想乡。最后,牧童的指引增添了生活的气息,草地的柔软与花朵的繁茂象征着春天的勃发与生机,令人倍感温暖与舒畅。

整首诗以清新的意象、平和的情感,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与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惬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半面山滩半水滨:描绘了春天山水交融的独特景象,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
  2. 携筇得得独寻春:表现了作者悠闲的心境,带着竹杖,象征着对春天的向往。
  3. 桃争映面怜新雨:桃花因新雨而愈加娇艳,表达了春雨滋润大地的意象。
  4. 柳欲扬眉认故人:柳树似乎在向人招手,表现出一种亲切感,象征着新的相遇与旧友重逢。
  5. 茅屋几家成小集:几户人家聚集,体现了乡村的温馨与宁静。
  6. 芳郊一路绝纤尘:描绘了春天小路的清新,给人一种远离尘世喧嚣的感觉。
  7. 牧童指点平桥路:牧童的指引,象征着童真与自然的和谐。
  8. 草软花稠近禊辰:春天的草地柔软,花朵繁茂,象征着生机与活力。

修辞手法

  • 拟人:如“柳欲扬眉认故人”,将柳树拟人化,增添了生动感。
  • 对仗:如“半面山滩半水滨”,形成了对称的美感。
  • 比喻:如“桃争映面”,将桃花的美丽比喻为映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作者内心的平静与悠然自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花:象征春天的美丽与希望。
  • 柳树:象征生命的生机与延续。
  • 茅屋:象征乡村的宁静与温暖。
  • 牧童:象征纯真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携筇”是什么意思?

    • A. 带着竹杖
    • B. 拿着书本
    • C. 吃着水果
  2. 诗中“芳郊一路绝纤尘”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乡村的喧闹
    • B. 环境的清新
    • C. 人们的忧愁
  3. 诗中描绘的春天有哪些意象?

    • A. 桃花、柳树、茅屋
    • B. 雪花、寒风、冰冻
    • C. 秋叶、寒蝉、霜露

答案

  1. A. 带着竹杖
  2. B. 环境的清新
  3. A. 桃花、柳树、茅屋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by 韩愈

诗词对比

  • 对比《春郊独步》与《春江花月夜》,两者均表现了春天的美丽,但前者更侧重于乡村的宁静,而后者则强调江水与月色的交融,展现出不同的自然意境与人文情怀。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作品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徐寅吉传记与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水调歌头(寿参政徐意一) 水调歌头 送少兰弟谒选赴都 水调歌头(武昌南楼落成,次王漕韵) 水调歌头·抚景几今古 水调歌头(寿赵茶马)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游银山寺和壁间张安国作) 水调歌头 辛亥归舟渡太平洋泊夏威夷群岛 水调歌头 赵相公寿日 水调歌头 寄金拥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自开头的成语 龍字旁的字 局定 静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骨字旁的字 包含同的词语有哪些 众口铄金 电影放映机 提手旁的字 束手无术 紫风流 糹字旁的字 入阁登坛 齿字旁的字 遂迷不窹 软木砖 华开头的成语 东施效颦 灵休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