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23: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23:46
《哺猿》
作者:陆游 〔宋代〕
有书常嬾读,有酒常嬾醉,
惟有默坐佳,又以睡为祟。
不如舍之起,扶杖来东园,
摘此幽涧果,哺我高枝猿。
食果饮清泉,猿计亦何阙?
但恐夜霜时,肠断巴山月!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诗人常常懒于读书,也懒于饮酒,唯有默默坐着,最终又因睡觉而自责。与其如此,不如放下这些,拄着拐杖去东园,摘取那幽静溪涧的果实,来喂养高枝上的猿猴。果子和清泉都可以满足猿猴的需求,但只怕夜晚的霜降会让人心痛,像断肠一样难受。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巴山月”指的是巴山的月光,常用来象征思乡之情或伤感的情绪。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文学家,以其豪放的个性和爱国情怀著称,其诗词作品充满了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陆游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生动,感情真挚。
创作背景:
《哺猿》写于陆游晚年,他在诗中反映了对生存状态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与思索。
《哺猿》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诗人在诗中通过对自身状态的自省,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感慨与反思。陆游在诗中提到自己懒于读书和饮酒,似乎在表达对生活的无奈和对自我的批评。其次,诗人提出“扶杖来东园”,象征着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他从懒惰中觉醒,选择去东园游玩,去采摘果实,喂养猿猴,展现出一种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诗的最后两句“但恐夜霜时,肠断巴山月”,则通过对猿猴的描绘,暗喻了人类情感的脆弱与孤寂。夜晚的霜降让人感到寒冷,宛如断肠的痛苦,而巴山的月光则似乎在昭示着思乡之情和对过往的怀念。整首诗在轻松的叙述中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思考,使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的深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生活的反思,强调人应积极面对生活,寻找自然之美,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的忧虑和思考,表现出一种人文关怀和哲理的深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陆游的《哺猿》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战争的渴望
B. 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
C. 对爱情的追求
D. 对历史的怀念
诗中提到的“东园”象征着什么?
A. 书籍的知识
B. 自然与生活的美好
C. 战争的胜利
D. 个人的悲伤
“但恐夜霜时,肠断巴山月”中,“肠断”是对什么情感的体现?
A. 喜悦
B. 忧伤与思乡
C. 愤怒
D. 无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陆游的《哺猿》与王维的《鹿柴》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均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但陆游更多地反映了内心的挣扎与思考,而王维则更倾向于宁静与淡泊。两者都通过自然意象传达出深刻的情感与哲理。
推荐书目:
这些资料将有助于进一步理解陆游的诗歌及其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