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4:14: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4:14:06
曲江
——李商隐
望断平时翠辇过,
空闻子夜鬼悲歌。
金舆不返倾城色,
玉殿犹分下苑波。
死忆华亭闻唳鹤,
老忧王室泣铜驼。
天荒地变心虽折,
若比伤春意未多。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伤感的情绪。诗人回忆起往日的华丽场景,看到宫廷中的翠辇经过,却再也无法看到那种繁华。夜里,空荡荡的听到鬼魂在悲歌,金色的车马不再驶回倾城之色,玉殿依然被下苑的波光所照耀。回忆起华亭的鸣鹤声,心中充满忧虑,想到王室的衰败,更是泪流满面。即使天地变迁,内心的痛苦也难以减轻,然而与伤春相比,这种伤感似乎并没有太多不同。
李商隐(812年-858年),字义山,号玉溪,晚唐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情感细腻、意象丰富而著称,常常运用典故与象征,展现出深邃的哲理与历史感。李商隐的生活经历多舛,宦海沉浮,使得他的诗作中常充满失落感和对历史的思考。
《曲江》创作于李商隐晚年,正值唐朝衰落之际,政治动荡,社会动乱,这种背景深刻影响了他的创作。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往日繁华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流露出忧国忧民的情怀。
《曲江》这首诗在形式上使用了七言绝句,四联八句,结构紧凑,情感浓烈。诗的开头以“望断平时翠辇过”一句切入,展现了诗人对昔日繁华的追忆与无奈。随后的“空闻子夜鬼悲歌”则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伤。
在这首诗中,李商隐不仅仅是在描绘个人的情感,也是在表达对国家和历史的深刻思考。翠辇、金舆、玉殿等意象,代表着权利与美好,而“死忆华亭”和“老忧王室”则揭示了历史的无情与现实的残酷。诗的最后两句“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表现出一种无奈的接受与深刻的无力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因其深邃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成为了李商隐诗歌中的经典之作,充分展现了他对生命、历史的思考与对美好过往的怀念。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繁华逝去的惋惜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情感基调悲凉而沉重,展现了李商隐对历史的反思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诗中蕴含着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和对现实无情的感慨,揭示了人性在面对时间流逝与历史变迁时的脆弱与无力。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诗的悲伤氛围,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过往的怀念。
《曲江》的作者是:
A. 杜甫
B. 李白
C. 李商隐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翠辇”象征:
A. 忧伤
B. 权力与繁华
C. 失落
D. 美好回忆
“子夜鬼悲歌”中的“鬼”指代:
A. 亡者
B. 鬼怪
C. 凶兆
D. 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