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56: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56:38
司马文正公
作者: 岳珂 〔宋代〕
道本于身,真积乃全。
贯以一诚,虽人实天。
元祐之初,帝赉良弼。
匪康其躬,为民而出。
龙起于洛,云兴于嵩。
有泽其膏,四海之丰。
方其未骧,一念下土。
九关虽扃,编此守虎。
及其既用,草偃维风。
群贤鳞差,滃然而从。
天以诚开,民以诚格。
混融流通,何索何获。
有崇南山,太平之基。
岩岩具瞻,维公宜之。
平生不欺,涵泳浃洽。
心画之作,为天下法。
取人以直,持己以谦。
岂徒幅笺,二德之兼。
荣光属天,公书在椟。
有德有言,温其如玉。
这首诗表达了真诚与德行的重要性,强调个人的修养和对社会的贡献。诗中提到,真正的道理源于自身的修养,真诚的积累才是完整的。诗人借用历史典故,赞美司马光的德行与治理之才,指出他为民而出,施政宽厚。诗中还提到自然的壮丽与人间的繁荣,强调诚实的品德能够感动天地,赢得民心。最后,诗人指出,真正的智慧和道德应当成为社会的法则。
作者介绍:岳珂,字宗明,号容斋,宋代诗人,以其清新典雅的风格著称。岳珂在诗词、散文及评论上都有重要贡献,尤其擅长以历史和现实结合的方式来表达个人情怀和社会理想。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作于宋朝,正值国家动荡与变革之时,作者通过赞美历史人物的德行与贡献,表达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并对现实的忧虑。
《司马文正公》是一首颂扬德行与诚实治国理念的古诗。整首诗以司马光为中心,通过对其为民出仕的赞美,展现出诗人对理想政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龙起于洛,云兴于嵩”,将自然的壮丽与国家的兴盛相联系,表达了政治的道德基础与自然和谐的关系。
诗人强调,真正的道理和智慧应当建立在个人的修养与真诚之上。通过反复提及“诚”字,诗人强调了诚实与道德的重要性,暗示只有真正具备这些品质的人,才能得到民心与天地的认可。在诗的结尾,诗人总结真理与德行的结合,指出这不仅是个人的追求,也是国家治理的法则。
整首诗语言精炼,意象生动,给人以启示,激发人们对德行的思考,具有很高的文学与思想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诚”字代表什么含义?
a) 个人利益
b) 真诚与德行
c) 物质财富
诗中提到的“龙起于洛”意指什么?
a) 自然现象
b) 有才能的人在此出仕
c) 地理特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