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食芡实作》

时间: 2025-04-26 21:38:13

诗句

钱侯官舍旁,走水来方塘。

暑雨过初伏,斜阳生晚凉。

风翻芡盘卷,万觜争低昂。

犹疑秦鸡暴,擅此六国场。

下榻延密客,开樽荐新尝。

金刀剥老蚌,玉沙磨夜光。

殷勤烦钉饾,未咀悲生肠。

引领鄘卫西,百泉乃吾乡。

水产富此物,数钱论斗量。

朝餐取餍饱,无复炊黄梁。

贪嗜比羊枣,况乎惟味良。

十年去国仕,遇得才微芒。

季鹰思蓴羹,拂衣谢齐王。

我亦散浪者,未许斯人狂。

长歌定行矣,千载会相望。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38:13

原文展示:

食芡实作
贺铸 〔宋代〕

钱侯官舍旁,走水来方塘。
暑雨过初伏,斜阳生晚凉。
风翻芡盘卷,万觜争低昂。
犹疑秦鸡暴,擅此六国场。
下榻延密客,开樽荐新尝。
金刀剥老蚌,玉沙磨夜光。
殷勤烦钉饾,未咀悲生肠。
引领鄘卫西,百泉乃吾乡。
水产富此物,数钱论斗量。
朝餐取餍饱,无复炊黄梁。
贪嗜比羊枣,况乎惟味良。
十年去国仕,遇得才微芒。
季鹰思蓴羹,拂衣谢齐王。
我亦散浪者,未许斯人狂。
长歌定行矣,千载会相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钱侯官舍旁边的小水塘里,水流潺潺,雨过初伏,斜阳洒下晚凉的景象。诗人看到风吹动着芡实,竞相争抢着低头昂首的情景,似乎还怀疑着秦地的鸡鸣,正好占据了六国的场地。诗人热情地接待来了密友,打开酒樽献上新鲜的尝试,金刀剥开老蚌,玉沙磨成夜光的样子。诗人殷勤地请人制作饾饤,但未尝其味,心中却哀伤。向西引领着鄘卫,百泉就是我的家乡。这水产丰富,几乎可以用金钱来论斤称量。早晨的早餐让人饱足,再也不想为黄梁米饭而劳作。贪吃的心情像羊儿吃枣一样,何况这味道是如此鲜美。离开故国十年,仕途上遇见微薄的成就。季鹰思念蓴羹,拂衣向齐王告别。我也是个散游的人,不愿意让这些人狂妄。长歌一曲定下行程,千年后还会再相望。


注释:

  • 芡实:又名“芡”,是一种水生植物的种子,营养丰富,常用于烹饪。
  • 钱侯官舍:指的是钱塘江边的官舍。
  • 秦鸡:指的是秦地的鸡鸣,象征着地方特色。
  • 饾饤:一种用米粉做的小吃。
  • 鄘卫:古代鄘国的地方,诗人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黄梁:比喻理想的生活或美好的愿景,这里指的是普通的米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贺铸(约1052年-约1110年),字方回,号秋水,江苏无锡人。贺铸是宋代著名的词人,以豪放、清新、婉约的风格著称。他的词以情感真挚、意象丰富而受到后世推崇。

创作背景:

《食芡实作》是贺铸在游历中所作,反映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及对故乡的思念,同时也表现了对朋友的热情款待。此诗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变革的时期,士人们常常在游历中感慨人生与理想。

诗歌鉴赏:

贺铸的《食芡实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观与人际交往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人的珍视。诗中“钱侯官舍旁,走水来方塘”开篇即设定了一个静谧而生动的背景,诗人用生动的细节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接着,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表现了他在炎热夏季中的清凉感受。

诗人对情感的表达细腻而真挚,尤其是在“下榻延密客,开樽荐新尝”中,通过对友人款待的描写,彰显了人际之间的温暖与情谊。而后,诗中提到的“金刀剥老蚌,玉沙磨夜光”,更是将美食与友谊结合在一起,体现了生活的丰富多彩。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又引入了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游子在外的孤独与对归属感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热爱、对朋友的珍视以及对故乡的思念。这种情感的表达,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怀念,却又不失对生活的热情,使整首诗在意境上达到了一种和谐美好的境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钱侯官舍旁,走水来方塘:描绘了官舍旁边的小水塘,水流潺潺,营造宁静的环境。
  2. 暑雨过初伏,斜阳生晚凉:初伏的暑雨后,斜阳洒下,带来一丝凉意,体现出夏日的变化。
  3. 风翻芡盘卷,万觜争低昂:风吹动着芡实的叶子,许多小虫争相在叶上活动,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生态。
  4. 犹疑秦鸡暴,擅此六国场:诗人怀疑秦地的鸡鸣,暗示着一种地方特色的情感。
  5. 下榻延密客,开樽荐新尝:接待朋友,开酒樽共享美味,表现人际关系的温暖。
  6. 金刀剥老蚌,玉沙磨夜光:用金刀剥开老蚌,形象地展现了美食的制作过程。
  7. 殷勤烦钉饾,未咀悲生肠:虽然殷勤地请人制作美食,但内心却有些悲伤,反映复杂的情感。
  8. 引领鄘卫西,百泉乃吾乡:向西引领友人,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充满乡愁。
  9. 水产富此物,数钱论斗量:水产丰富,可以用金钱来计算,表现了地方的富饶。
  10. 朝餐取餍饱,无复炊黄梁:早餐让人满足,再也不想为米饭而劳作,展现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11. 贪嗜比羊枣,况乎惟味良:对美食的贪恋,象征着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12. 十年去国仕,遇得才微芒:离开故国十年,仕途上成就渺小,表现出对生活的无奈。
  13. 季鹰思蓴羹,拂衣谢齐王:借用季鹰的故事,表达对美食与友谊的向往。
  14. 我亦散浪者,未许斯人狂:自称为散浪之人,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15. 长歌定行矣,千载会相望:长歌一曲定下行程,期待未来的重聚,充满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美食与友情比喻成生活的美好,增加情感的深度。
  • 拟人:风翻动芡实,赋予自然以生命,增强画面的生动感。
  • 对仗:如“金刀剥老蚌,玉沙磨夜光”,结构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故乡的思念、对美食的追求以及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理想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芡实:象征着自然的馈赠与生活的美好。
  • 水塘:代表宁静与和谐的环境。
  • 友人:象征着人际关系中的温暖与支持。
  • 故乡:代表着归属感与思念。

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 芡实水塘:象征自然的恩赐和生活的滋养,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友人:体现了人际关系中的珍贵与深厚,强调了友情的重要性。
  • 故乡:不仅是物理空间的象征,更是情感寄托与身份认同的体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水塘是位于哪里?

    • A. 钱侯官舍旁
    • B. 齐王府
    • C. 鄘卫
  2. “金刀剥老蚌,玉沙磨夜光”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友情
    • B. 美食的制作
    • C. 自然风光
  3. 诗人对故乡的情感是怎样的?

    • A. 怀念与向往
    • B. 忘却
    • C. 轻视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下独酌》(李白):同样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孤独的情感。
  • 《静夜思》(李白):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食芡实作》与《月下独酌》
    • 两首诗均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生活的感慨,但《食芡实作》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而《月下独酌》则更强调个体在孤独中的思考与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贺铸年谱与作品研究》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深入了解诗人的生平、作品及其艺术风格。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点绛唇 点绛唇 题画 点绛唇 其二 点绛唇 点绛唇 点绛唇 其二 家人生日 点绛唇 其二 怀程村游西湖 点绛唇 点绛唇 寄江南信,口占 点绛唇 粉扑,答姊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死而后已 物腐虫生 包含庠的词语有哪些 东家夫子 酉字旁的字 廛税 包含诃的词语有哪些 白唐 吃软不吃硬 十字旁的字 母字旁的字 自同寒蝉 稚乳 鹏程万里 诞兴 金字旁的字 尣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